恨流年(3 / 4)

,吓得众人四散奔逃,

其余百姓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惊慌拥挤着逃走,差点就要发生踩踏,幸得翊卫使率众赶来,临危不乱,指挥有度,人群才得以安然疏散。

只不过是虚惊一场罢了。

不知那位翊卫救下宋明意,在人潮最汹涌时带着她向后退去,直退到后面小巷,才免了踩踏之危。

事发紧急,又不能妄动刀剑,伤及百姓。那名翊卫只能将她护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隔绝拥挤人群。

她应该道谢,应该行礼,应该在甫一落地站稳时,就快速推开这名翊卫,一刻也不能在他怀里停留。

宋明意如果还保留着几分清醒理智,她一定会这么做。

可是这时候的宋明意,眼前只余一片模糊泪光。

在那花船上的五年,她见过很多很多。

她见过河盗肆虐后,留下断颅残肢、血迹蔓延的悲惨商船;

见过数病齐发骤然暴毙的年老船妓,花柳病在她的尸体上留下流脓血疮;

也见过豪强乡绅江船游宴,一言不合互相斗殴,拿仆从撒气,夜深如墨时,一个身影惨叫着坠落窗外,被滔滔江水吞噬而去……

今次花灯节这样的小小动乱,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又怎能吓到她。

手心里,兄长与她相牵的余温逐渐散去。宋明意想起,自己刚到花船上时,非常执拗地相信哥哥一定会来找她的。

父亲已死,兄长也只比她大两岁而已,如何能在偌大天下中寻到一艘江船上来?

可是她太小了,小到会相信七岁的兄长拍着胸脯许下的诺言:

哥哥一定不会把你弄丢的。

那时春娘的养子阿玉便劝她,不要抱太大希望。她重复着这句话,次数多了,阿玉也便不劝了,只是静静望着她,叹了口气。

直到后来,她惹怒了一位恩客,恩客将她按进水盆里,几乎要了她的命。

从此之后,她再也不说“哥哥会来找我”这样的话了。

再后来,她回了京都,决意埋葬“阿纯”这个名字,包括所有惨痛的过往。

她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唤宋凌霄“哥哥”了,只一板一眼唤他“兄长”。

宋明意藏起一切,怕人寻问,只将所有心事付于道经,顺水推舟伪装一心向道、冷漠孤僻的模样,关于过往的一丝一毫都不敢对亲生兄长吐露。

十年前的花灯节动乱,是匪贼的错,不是宋凌霄的错。

宋凌霄那时年幼,许下诺言时,是真心实意的。

也正因为年幼,不能兑现诺言,不能来救她,宋明意不怪他。

这一次,宋凌霄对她再次说出“兄长会牵紧你的手”,她再次相信了。

民乱之中,亲生兄长的第一反应却是拔剑而起,去远处平乱。

原来他除了不知道妹妹从前经历过什么之外,也并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

她只是,很难过。

平乱之后,宋凌霄收剑还鞘,神色释然。

他多年来勤习剑法,只为有朝一日能够保护身边亲人。现在,他不再是那个面对灾祸无能为力的孩童,如有刀光挥向他的亲人,宋凌霄绝不会允许。

但等他转过身,却不见了妹妹的踪影。

他心下一沉,失声喊道:“阿纯!阿纯……”

宋凌霄逆着人流向前奋力寻去,三拐两拐之下,终于在巷口看到了熟悉身影。

只是那熟悉的身影,有两个。

宋凌霄目瞪口呆。

“阿纯,你、你怎么和……”

兄长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终于唤回了宋明意的神智,原来她一直伏在那个翊卫身前,手指无意识地攥住他的衣领,微微颤抖。

那翊卫略显僵硬,一动不动。

宋凌霄不知道,背对着他的宋妹妹如今面庞上泪痕交错,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