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也许在他心中,她已经淡了吧(1 / 2)

栗美人的次子刘德被封为河间王,三子刘阙于被封为临江王,程良人的皇四子刘余被封为淮阳王,五子刘非被封为汝南王,唐八子的皇六子刘发被封为长沙王。

贾良人的皇七子刘彭祖被封为广川王。

后宫的帝姬们,除了自己,所有夫人们的儿子都封王了,都可以大肆庆祝了。

大家嘀嘀咕咕多少年,不就是等的母凭子贵的今天么?

连唐八子的儿子都能得到原长沙国的一郡,那地方即使再偏远,也是个货真价实的诸侯王啊!小野猪有什么?

王阿渝只能想,可能自己的儿子太小吧,现在没份,以后长大会有份的吧,不是程良人和贾良人各有一个小儿子还没封的么?

现在不出门也能听到议论纷纷了,最大的赢家显然是栗美人,她的长子刘荣被闪下了,没被封王,应该是预留的太子吧?

这样说来,王儿姁肚子里的孩子,梁王刘武,还有刘荣,都可能是未来的太子人选。

栗美人虽没等到板上钉钉金光闪闪的那一刻,但头顶上的光环已经渐明了。

那自己去阻止王儿姁,究竟是对是错呢?

若小野猪也有这样的机会......其实自己是甘于放弃生命的。

不是因为知晓历史进程,而是作为一个母亲,她真的是这样认为的。

那天,王阿渝难得站在甬道上静静地看着西天落日的余晖,小半年没出来,对任何事都有物是人非的感觉。

突然耳朵里响起脚步声,很密集,甬道的另一端,整齐的宫卫出行,她在人群里看到了他,威严的通天冠,玄衣华裳的章纹冕服,匆匆又煊赫。

他也偶然回头看到了她,只一眼,又回过头去。

他还继续忙着,忙得顾不上她。

也许在他心中,她已经淡了吧。

刘启回到书房,就与御史大夫晁错紧密碰头。

作为刘启从少年时代的老师,一直被作为智囊存在的晁错,在刘启登基为帝后,就从闲职的中大夫摇身变为实权的内史。

刘启并不喜欢文帝留给他的前朝臣子,以申屠嘉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虽够忠心,但也守旧固执,都不如晁错合他心意。

在老迈的申屠嘉去世后,就着力把晁错提升为御史大夫,两人经常一边修订不合适宜的汉律,一边盯着北方匈奴,做了多年的马场,训了多年的上林骑营,目的就是解除匈奴威胁的。

但两人合计来合计去,晁错认为现在攻打匈奴不是时候,攘外必先安内,国内的关东藩王们必拖后腿,尤其是吴王,当年刘启还是太子时无意中打死吴王太子,这梁子就结下了。

从此吴王再没来长安秋请过,因先帝忍让,便纵容了吴王的为老不尊。

吴国本又富裕,出产海盐,又有铜矿,每年能制造大量铜钱,富比长安。

据其他信息来源,这些年吴国也没闲着,暗地招纳逃犯,难掩反叛之心,只是与长安还没撕破脸而已,现在先帝崩逝,吴国对长安,其实也没多少情谊了。

若现在对匈奴出兵,必后患无穷。

所以,刘启现在面临着,对强大又有异心的关东诸国如何实施削藩问题。

削藩,打压境内各藩国势力,其实一直是长安诸位君临天下者都心照不宣的做法。

当年高帝刘邦草创大汉后,封了多个异姓王和刘姓王,统治富裕辽阔的关东和南方,也只是权宜之计,目的先让大汉生存下来再说,后来汉一稳定,就开始了铲除异姓王。

到了吕后时期,大汉进一步稳定,她和孝惠皇帝已开始开始着手进行削藩,像有七郡之地的齐国就是重点分割目标。

到文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