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我们女子才能拥有健全人格!” 李谕情不自禁鼓起了掌。 这可是清末,拥有这样的思想真心太不容易了。 但掌声却有些稀疏。——现代人看来三观很正的思想,在清末民初的中国却像一个炸弹。 可不管怎么说,吕碧城成为总教习一事轰动了整个京津之地。 这时候的校长不同后世,一般而言是有正儿八经官身的。参见各所大学堂的初创者,不是总督就是巡抚,要么是二三品的大员。 教育这件事在封建王朝真心重要,校长在不少人看来就像国子监的祭酒。 掌握人才就是掌握未来嘛。 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就曾拼命想当京师大学堂的校长,他让梁启超拟定的章程,校长条件几乎指明就是他康有为。 当吕碧城的照片出现在各大报纸上时,文人墨客顿时惊叹这位才名颇盛的才女竟然如此美丽。 这几天吕碧城讲课,李谕时不时就“旁听”一下,看到她的台风不错,终于放了心。 然后才准备去参加了天津劝业场组织的劝业会。 在这之前,唐绍仪专门找李谕参观了一下他督办建设的卷烟厂。 唐绍仪拿起一根抽了一口,咂咂嘴,问道:“比起雪茄差了点风味,这东西真的可以驱逐鸦片?” 李谕说:“唐大人口味已经养刁钻了,普通人谁天天抽得起雪茄,但香烟总比鸦片要好。” 唐绍仪点点头:“只要不像大烟一样荼毒民众,这样东西我肯定会坚定推行下去。” 李谕笑道:“唐大人可以拍张吸烟的照片,然后登在各大报纸上,由您做背书,推行难度肯定大大降低。” 唐绍仪说:“我有考虑此事,你也要拍一张,谁叫你名气大。” “可我不会抽烟。”李谕连忙说。 唐绍仪深谙宣传之道:“要的是宣传效果,谁叫你真抽了。” 李谕没法反驳,只能照做。 唐绍仪又说:“对了,我一直没有想好香烟的品牌,你去的地方多,有没有什么建议?” 李谕上辈子时也没抽过烟,知道的很少,想了半天说:“我以前学车时,教官总会抽什么硬中华、软中华,似乎是好烟。” 唐绍仪以为李谕是在德国学的车,但名字听着确实不错:“这名字让德国人用太可惜。” 李谕说:“可能是我听错了。” “那就好,我对这两个名字很感兴趣,就用它们。”唐绍仪道。 唐绍仪在纸上写下了“软中华”、“硬中华”两个名字,交给手下,然后对李谕说:“我们去拍照吧。” 李谕是真的不懂香烟牌子,更没想到这本身也是一个梗。网上就有人闹着玩,在烟盒上PS“软中华”三个字。 —— 目前劝业会的场馆只是临时搭建的棚子,但参展的商品不算少。 李谕工厂的味精、“匠人”牌方便面、搪瓷一经推出,立刻成了焦点。 负责宣传的胡嘉言很会来事,做了很多展示牌以及品尝点,当天就收获了大批订单。 不出意外,从日本租界过来的日本三菱商会代表对味精和方便面大加赞赏,迅速下订。 三菱商会代表赞道:“李谕先生实在是神人,可以做出如此美味!‘匠人’二字更让我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家乡的感觉。” 李谕听着好笑,但能赚日本人的钱更爽。 —— 在天津大体忙完后,李谕继续动身前去上海找蔡元培。 蔡元培早已在码头等候,见
第四百一十四章 招到不得了的人(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