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谕给他又解释了一下,然后说:“大体就是这样,但许多细节以及关键的料包调制,需要你的帮助。” 丁德山感觉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完全是自己的老本行,主要五百两银子诱惑太大,于是答应下来:“希望不会让帝师失望。” 李谕说:“我相信你肯定可以!甚至连推广的话术我都想好了,就叫‘匠人精神的传承,永恒流传的味道’。” 丁德山不好意思道:“帝师过誉了。” 李谕说:“哪里过誉了?你是不知道,在大海对岸的日本国,烧个几十年米饭都能被当作米饭之神,也就是所谓匠人精神。你已经做过成千上万碗面条,哪里不配?” “匠人精神这词听着真是有文化,我喜欢。”丁德山说。 李谕哈哈笑道:“你要是喜欢,以后我们推出的方便面品牌就叫匠人,大批地往日本销,也挣挣小日本的银子!” “帝师这话听着解气,我必须干!”丁德山说。 “太好了!明日你就可以来我府上,放心,误工费我也会出。”李谕给他又打了个包票。 丁德山异常感激,压根没见过这样做生意的:“帝师您真是青天大老爷!” 第二天,丁德山早早就过来。 李谕给他讲了讲过程,然后让凤铃拿来很多油、面,以及调味品。 李谕说:“不要害怕浪费,科研过程中所有的耗费都是我出资。” 凤铃好奇问道:“先生,您是在做什么?” “研制新品种面条。”李谕说。 “这个我也熟啊!”凤铃突然说,“要不我在这给丁师傅帮忙吧。” 凤铃做饭确实有一套,而且实际上方便面没什么复杂秘密,最关键的或许应该是料包的配方。 可能真正麻烦的还得是流水线制造。 好在李谕再怎么说当年本科有机械设计的双学士学位,只要买来差不多的面条机,就能够改装设计出来。 如今欧洲和美国已经有了电动的面条机,一两年后美国纽约还会隆重展出。 只不过老外不太爱吃面条罢了。 丁德山炸面的香味很快吸引了其他院子的人过来。 虞和钦也放下味精的提纯试验循着味道来到这儿:“先生,今天开饭怎么这么早?” 李谕摊摊手:“并没有开饭,和你研制味精一样,是在搞食品的研发。到时候料包里加上味精,想想就是绝绝子。” 实话说就算李谕目前并不缺钱了,但晚清民国时期的伙食也和自己当年在大学食堂里吃得差远了。 甚至已经开始怀念泡面火腿肠。 目前的状况,至少许多年内,提纯味精需要依靠水解法,无法使用发酵法,因为找到菌株更费时间。 水解法虽然造价高一些,不过起码路子简单,以后再慢慢改进呗。 虞和钦关注点却不一样:“绝绝子是什么食物?” “额……是一个形容词,就是非常好的意思。”李谕解释了一下。 虞和钦凝思想了一会儿:“绝绝子,出自哪里,我怎么没有在其他的书籍中见过?” 李谕没法和他细说,连忙岔开话题:“对了,等你研究完味精,我还有事要托你继续研发。” 虞和钦说:“只要是化学方面的,您就只管交给我。” “当然是化学领域,我想要研制一种柔软坚韧并且容易携带的袋子。”李谕说。 “袋子?”虞和钦问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 “我说的是一种化工产物,乙烯可以在一定条件,比如高压或者催化剂作用下,
第二百八十六章 匠人(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