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九章 跨界科学家(2 / 3)

但去世时都是只有二十来岁。 阿贝尔十分贫困,死于肺结核,终年26岁。 三年后,加罗瓦又为了一个别人口中“低级客栈里卖弄风骚的女人”而不惜与一位军官决斗,终年更是只有21岁。 实在无法想象他们要是能多活几十年会怎样。 诺奖里没有数学奖,此后最高的数学奖项是菲尔兹奖,但只授给不超过四十岁的数学家,可能也是害怕再有年纪轻轻的明珠遗落。 但貌似大部分科学家或者艺术家的最大成就都是在四十岁以前完成。 就像张爱玲说的那句“成名要趁早”。 佩特森来到讲台上,先为李谕做了介绍,其实他都不用多介绍,当黄皮肤黑眼睛的李谕亮相时,台下已经是阵阵惊呼。 “我的天,他就像一个与我们年龄一样的学生!” “他到底如何做到如此年纪便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都有极高成就!” 佩特森伸手往下压了压:“大家安静一下!能请到当今科学界炙手可热的新星李谕院士着实不易,皇家科学院以及嘉士伯基金会共同出面才赢得了这次机会,大家一定要珍视,从他身上感悟到寻求真理的路径……” 李谕听了心想,其实我也没这么难请,稍微劝一下就可以过来嘛! 佩特森讲了几分钟后,对李谕说:“李谕院士,请你来讲吧。” 李谕走到台前,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随口说:“这次来得比较突然,我实际上也没有做什么准备,不然就由大家提问,来找个引子。” 李谕扫了一圈下面的人,人数也不多,现在的大学招生规模普遍不大。 他很快就找到了玻尔,因为他的脑袋的确很大,非常明显。 “玻尔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李谕问道。 事实上他也是酝酿了好半天,叫堂堂量子力学三巨头之一的玻尔为“同学”,真心有那么一点别扭。 玻尔有些诧异,虽然他很想发言,但自己只是个新生,感觉还轮不到自己。 李谕的突然发问让他一时之间有些手足无措,“啊……我……” 李谕笑道:“没关系,随便问就是。” 玻尔说:“我,我在想下午的足球比赛要采取什么阵型,院士您也喜欢足球吗?” 李谕竟然也被问蒙了,“足球?喜欢当然喜欢……” 玻尔接着说:“下午我们与神学院踢比赛,您也参加吧!反正我们差不多大。” “好……也好……”李谕不知道咋接了。 后面的学生们哄堂大笑,有人说: “神学院很强,我们很难赢,还是不要想了。” “让你提问,怎么扯到足球了。” 玻尔却说:“是李谕院士让我随便问的。” 玻尔身边的一人突然说:“弟弟,我们肯定能赢,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了。现在好不容易见到李谕先生,尽量提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 李谕恍然,我晕,自己竟然认错了! 一开始指认的那个“玻尔”其实是大名鼎鼎的量子力学巨头尼尔斯·玻尔的弟弟,他叫做哈那德·玻尔。 兄弟二人年龄差不多,长得又很像,李谕一下子找错了人。 但玻尔这个弟弟也不简单,年轻时的才华甚至在哥哥之上,此后也成了一名数学家。 而且兄弟二人从小热爱足球,甚至差一点去当了职业运动员。 尤其是弟弟哈那德·玻尔,还曾代表丹麦足球队获得了1908年奥运会的足球亚军。 兄弟两人堪称足球界里数理学得最好的,数理界里足球踢得最好的! “真”玻尔说:“我能提问吗?” 李谕刚才略显尴尬,于是说:“当然可以。” 玻尔说:“我看了多遍院士关于黑体辐射推导的论文,如若真是如此,那么就是说能量的单位会极小,才可以成为一份份的状态。也就从侧面证实了原子存在,又考虑此前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汤姆孙教授的实验,原子中存在电子,它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电荷又是如何分布?” 李谕想不到玻尔才刚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就开始想这么超前的问题,但他问的问题确实太大,于是回道:“你提出的正好就是将来物理学发展的方向,但我要有点遗憾地告诉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涉及到了试验论证,否则此刻任何提出的东西都只会是一种假想。” 玻尔问道:“根据院士的论文,原子如果存在,尺度极为细小,这种试验怎么可能做出来?” 李谕说:“好问题!但关于原子方面的物理学,恰恰就是一门极为精准的科学。这种精准程度就像测量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