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时候已经年近花甲,马相伯倒是豁然开朗,也想不在官场继续混了,转而开始搞教育。 正巧刚回上海就遇上了南洋公学的罢学事件。 蔡元培向闲居在南洋公学附近的马相伯请求创设一所讲授拉丁语、法语和数学的学校,接收这些学生,马相伯欣然同意,也就是震旦学院。 其实蔡元培,包括张元济、李叔同、于右任等大名人都可以算是马相伯的弟子。 当初蔡元培找到马相伯学过拉丁文,马相伯却对他说:“你一个人,又人到中年,学了能有什么用?” 言下之意自然是找些年轻人来,以后年轻人才是国之栋梁。 这次蔡元培拉来这么多人,马相伯挺高兴,于是在法国天主教会的协助下,在徐家汇天文台的旧址开办了震旦学院。 震旦出自梵语,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乎。 李谕道:“当时着急去武昌见张大人,的确有点仓促。” 马相伯说:“我刚刚创建了一所震旦学院,里面的学生不少都知道你的大名,一定要让老朽请你过去做个演讲,不知道能不能卖老朽一个面子?” 李谕笑道:“当然没问题。” 虽然震旦学院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复旦大学,不过渊源太深,而且此后震旦学院撤销,不少院系还是划到了复旦。 马相伯说:“阁下贵为帝师,又精通科学之道,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之殊荣,我想学生们一定会非常欢迎。” 蔡元培也说:“我也把爱国学社的人一并拉来听一下。” “很好,”马相伯说,“说不定能为我的学院招点生源。” 震旦学院可以算作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今年刚刚开学,才没几个月。 教会现在也没有干涉学校运作。 但基督教会两年后就会强行拿下震旦学院,变为教会学校。那时候马相伯才带着一众学生愤而离校,创办了复旦大学。 所谓“复旦”,便有“恢复震旦,复兴中华”双重寓意。 可见基督教想要在中国传教之困难与失败……改成教会学校都不行。 震旦学院的第一届学生人数很少,只有二十人。专业也仅有“文学”和“科学”两门。 李谕的名头在学校里很响亮,再加上两位校长一起过来,所有二十人外加爱国学社的上百人一起挤到了并不大的震旦学院校园中。 马相伯年龄不小,嗓门也不小:“都安静下!大家都看到了,今天来的是当朝帝师、科学巨匠李谕先生,得闻先生教诲的机会可不多。今后诸位也当像李谕先生一样,精进学问,名扬四海。” 李谕走到众人面前,朗声道:“马校长让我讲点什么,要讲科学显然时间不够,而且今天也不是研讨会。所以我想谈谈面对如此的时代,大家应如何在科学上走出一条路。 各位既然有志进入西学的学堂,当然也都明白科学的重要。坚船利炮只是洋人强大的表象,他们的政法以及工业水平才是背后的关键。 而决定工业水平的,就是科学水平。 我想告诉各位,一旦想要走科学这条路,首先就要知道将会是一条漫长而且曲折的路线。 支撑强大工业的科学理论或者说科学门类极为复杂,不仅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耳熟能详的,——它们也仅仅是大门类。各位将来要学的,是其中继续细分的学科,诸如电磁学、结构力学、材料学、制药学等等,专业五花八门,但每一样都很重要。 所以这是个综合起来的事情,一个人仅仅能在某一个方向上突破。然后千千万万的人聚集起来才能让科学强大,继而推动工业的强大。 这与过往单
第两百一十八章 震旦(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