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看不出多好,因为书协推崇的竟然是康有为写的“丑书”…… 或许是为了“创新”? 康有为毕竟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本身书法水平确实可以,但偏偏爱其书写的“丑书”,真是一股让人无法形容的滥觞啊。 关于《英轺日记》的科学方面,确实还得李谕动笔,他说:“写文章我自然也不是好手,待我写好后转交先生,也帮忙润色一二。” 沉增植捋着胡子微笑道:“能为大作的出版尽力,是我的荣幸,也好借此机会多开眼看看世界。” 唐文治续道:“李兄弟有时间时行文即可,我们也不是特别着急,其他的一些章节我也并未完稿。” “唐兄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 “多谢兄弟了!” 李谕说:“不必客气,都是我应该做的。” 李谕肯定会好好写,而且他还要写几篇日记,就言明《英轺日记》的作者其实是唐文治。 不过现在肯定不能公开说出来,以后就等大清没了再发表,也算当个旁证帮助唐文治夺回属于自己的着作权。 唐文治二人走后没多久,李谕刚喝上几口热茶,庆亲王的翻译瑞征也找上了门。 没想到自己刚回来这几天还真就挺忙。 瑞征道:“李大教习,王爷和贝子爷请您去府上吃晚宴。” 李谕没有什么借口回绝,于是答应道:“谢王爷相邀。” 刚进庆亲王府,载振就一脸笑容迎了过来,“李先生终于回来了!让我好生想念啊!” “贝子爷别来无恙!” “快快快,阿玛正等着你哪。” 奕劻见到李谕也心情颇佳:“这次多亏小先生,与专使团共同扬我国威,太后可是高兴得很!对了,朝廷为此给你特地下了赏格。瑞征,快拿上来。” 李谕对慈禧高不高兴并不关心,但是赏格确实值得期待。 瑞征一路小跑,端过来一个盘子,上面放着四张500两的银票。 奕劻说:“这是朝廷特旨专门赏给小先生的。” “谢朝廷恩典。”有钱当然是好事。 一旁的载振说:“两千两是对专使团成员最高的赏格,当然,先生也是实至名归。” 那是必须啊!都是靠本事拿的!
第八十一章 争名(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