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走进去,咳嗽了两声,贾洪林看到是刚才帮助他们解围的人,连忙上前说:“多谢贵人相助,还不知您尊姓大名?” “在下李谕,无足挂齿。”李谕随口回道。 戏班老板刚才快吓傻了:“鲤鱼大人,我们实在不想惹到庆王爷,小楼整这么一出,您看这可如何是好!” “额,是四声,李谕!”李谕先纠正了一下他的发音,然后说,“事情确实还没完哪,刚才我只是撒了个谎,以后如果需要各位配合一下,还得再演两出。” 戏班老板连忙答应:“别说两出,让我们演两百出也不在话下,只是希望王爷不要怪责!” 李谕安慰道:“也没那么严重,放心吧。” 奕劻虽然在晚清权倾朝野,却并不喜欢玩命搞死对手,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这也是他为什么除了“贪”这一点流传后世,其他事情后人鲜有知道的原因。 这种人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也是极为罕见了。 当然,人家确实把贪做到了极致,很多学者甚至估计他贪的钱要远远超过和珅和大人,他才是货真价实的清朝第一贪才对! 杨小楼却并没有感谢李谕,八成以为他也是自己极为厌恶的奕劻手下贪官中的一员。 李谕不以为意,拍了拍他肩膀:“好样的,后会有期。” 翌日。 说好了要去大英使馆,李谕先去同文馆找到了丁韪良,丁韪良说:“使馆先不着急去,你有没有账户?” “账户?” “哦!你可能不知道,是银行的账户,能够收取款。”丁韪良解释道。 李谕汗颜,自己曾经的时代都有银行卡了好不好! “知道是肯定知道,不过,有也真的是没有。要那个干嘛?” 李谕身上虽然有了奕劻给的100两银子,不过还不至于存到银行吧。 丁韪良说:“你的稿件已经刊登在《自然科学会刊》上,他们需要打给你稿费。” 差点忘了这茬! “是这样啊,稿费多少钱?”李谕问。 “应该是80英镑左右。”丁韪良说。 80英镑,折合成银子差不多200两,非常可观了。 “英国皇家学会将通过电汇的方式将钱打过来,正好使馆旁边就有汇丰银行,手续费并不高,还会剩下70磅左右。” 好嘛,一下子扣去了10%还要多,自己刚才太乐观了,转眼间20多两银子灰飞烟灭在茫茫的太平洋上。 汇丰银行今年刚在北京开设分行,就在东交民巷使馆区。 这个年代在银行开户其实还挺麻烦,绝对不是叫个号输入身份证然后验证一下身份就能完事。 好在丁韪良十分熟悉流程,没多久就递给了他一张纸。 “这就行了?” “没错,一周左右就可以取款。” 效率啊! 李谕拿着手里的硬纸,中间一道印,左右一合,这不就是存折嘛! 太有年代感了! 李谕的古董心又开始泛滥:这张存折留到100年后岂不又是文物! 但是理性的心立刻占据了高地:自己又活不到那时候,管这些干什么!有钱不花是傻瓜,要是人没了,钱还留着,岂不太悲催了。 出了银行,刚到英国驻大清使馆就看到了公使萨道义和另一个洋人。 李谕并不认识他,丁韪良上前打招呼:“公使先生,您要找的李谕我带来了。” 萨道义对丁韪良尊称了一句:“多谢教授!”然后看向李谕,“于礼,哦不,按照你们的传统,应该称呼你李谕先生,你好。”
第二十四章 稿费!(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