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前(2 / 3)

她来说儿女是全部,所以这个警告让她迅速沉寂下来。

胤禛这段时间,从皇阿玛和太子的相处中看出了不对劲,皇阿玛似乎对太子的不满再次堆积到了极点,动辄训斥太子,而太子恐怕也已经忍耐到了极致,眼光中偶尔会露出阴狠。

三月份的时候,尚书耿额等数名大臣以“为太子结党会饮”罪受罚给胤禛敲响了警钟,他早知道自己要从这个即将沉没的大船脱身,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胤禛已经跟随太子多年,又一向唯太子马首是瞻,他如果远离太子,当未来某一日,康熙和注定会被再次废掉的太子没有利益冲突,年老的康熙回忆起父子和谐的时光的时候,他便是康熙的眼中钉,出气筒。

他如果不远离太子,太子已经快要忍耐不住,如果做出谋逆大事,他只怕是会被认为是太子的帮凶,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他开始使用整顿积压的不良习俗的方针,对欺压百姓,骄奢淫逸的贵胄和官僚下手,树立冷面亲王的形象。

太子正是需要争取贵胄和官僚支持的时候,他想要让胤禛徇私,卖他个面子,也好让贵胄和官僚忠诚于他,但是胤禛铁面无私,称自己只考虑百姓,考虑民生,无论是谁犯错他都不会徇私。

太子终究念及胤禛当年的雪中送炭,又知道弟弟素来就是这样刚正不阿的性情,只能拂袖而去。既然政见不合,胤禛又太过能得罪人,贵胄和官僚大多联络有亲,太子为不陪着胤禛得罪人,自然而然的远离了胤禛,随他去吧。

胤禛这样做,其实是一石四鸟,一方面,他要从太子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上,以合理的理由退下来,保全自身,另一方面,他并不像八阿哥那样长袖善舞,可以联络贵胄和群臣,况且八阿哥的做法皇阿玛十分厌恶,他何必用自己的短处和八阿哥的长处相争。

第三方面,他本就厌恶目前贵胄和官僚的一些作风,想要整顿吏治,他如此做,也能吸引一批愿意为民造福的真正的实干派,这些人他慢慢培养着,就是未来最坚实的班底。

最重要的是,谁能最终取得夺嫡的胜利,终究还是看他皇阿玛的心意,康熙的年龄越大,越发不能容忍儿子们窥探和争夺他的权利,不争是争这个道理,他早就懂得。

果然,康熙对于胤禛十分的满意,他成年的阿哥们,心思一个比一个大,连出生低微的老八都在结党弄权,反而是真的有能力有背景,作为孝懿仁皇后样子的老四,是真正的懂孝悌做实事。

康熙一高兴,便关心起了这个被他忽略多年的四子,胤禛府中除了嫡福晋的出生还过得去,其他的出生一个比一个低微,德妃这个额娘,难道是怨怼他表妹,所以忽视胤禛。

帝王是不会错的,他忽视胤禛只是因为国事繁忙,他有几十个阿哥公主,如果都要他去管哪里管的过来,但这不代表德妃可以忽视他的儿子。对比老十四府中,胤禛简直算得上可怜。

康熙年纪大了,在国事上越发心硬,在家事上却越发心软,胤禛既然是孝顺儿子,他便准备做个慈祥父亲,他很久没有出宫,干脆就让李德全去通报他的四阿哥,他要去圆明园和胤禛同游。

胤禛知道,这是自己最近的所作所为,被皇阿玛康熙认可了,他立刻赶到圆明园接驾,圆明园修的精致,但是完全不奢靡,并且很多景观带着禅意,这是性音帮忙设计的。

康熙从未见过哪个儿子的院子,是质朴但是又有新意,生机勃勃又落落大方的,院子里养着几只狗,对胤禛很是亲密,胤禛甚至当着他这个阿玛,抱起了其中一只。

院子的一脚甚至种着菜,那是胤禛自己种下的,他曾经给康熙和皇太后送过。禅房里摆着抄写了一半的金刚经,是胤禛亲手抄写的。并且旁边已经有很多抄好的佛经,都是胤禛的笔迹,这不可能是为了他来而特意准备的。

越是院子里走,康熙越是觉得,他内心的戾气在消散,他曾经以为,自己在和太子渐行渐远后,大概只能和不懂事的小阿哥们培养一些父子之情,在小阿哥们尚不懂得权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