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就散开来,冒着热气,带着熟橘子独有的温暖香气。吃起来甜甜暖暖。
何袅袅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回忆过很多次烤橘子的味道,也用自己家的烤箱尝试过。可怎么烤,都觉得没有童年围炉烤橘的味道。如今回来再次尝试,她终于知道,其实不是烤橘子有多好吃,而是冬日里围炉的惬意,是最难得的。
吃完了烤橘子和烤地瓜,何袅袅突发奇想,说:“用暖炉烤地瓜能烤得这么好吃,那烤鸡腿呢?会不会更好吃?”
“可以试试。”何年归说着去厨房处理鸡腿。烤炉里是煤炭,会有煤灰,他便用锡纸把鸡腿包起来,这样一来,腌料也会更均匀。
何袅袅看着何年归把鸡腿用牙签扎眼,涂抹腌料,不禁笑容浮上来。
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却恰巧有人愿意帮忙实践,大概也没有比这更让人幸福的事了。
何年归把一个个锡纸鸡腿摆进暖炉,重新坐回小板凳。顺手给何袅袅倒了一杯茶。何袅袅接过茶,拉住何年归的手,说:“如果可以一直过这种懒洋洋的生活就好了。”
“重点是,有你陪着。”何年归补充。
没有柚子肉的柚子茶,清爽不足,但因加了橘子肉,却分外鲜甜。
“袅袅在家吗?”红婶的声音传来,随后她提着一个大袋子走了进来。
何袅袅应声松开何年归的手,说:“在家。红婶,什么事啊?”
何年归有点失落地摩挲了一下手指,也跟着站起来。迎接红婶。
红婶走进屋,把大袋子放在地上,打开来,里面是满满一袋鲜红个儿大的山楂。红婶开心地说:“我姐家有个大山楂园,给我留了不少。我们一家吃不了这么多,就给你带过来些。”
“谢谢红婶。不瞒您说,这一袋,够我吃一整年了。”何袅袅笑道。
“不多不多,煮汤、炖菜、生吃、做果酱,都行。”红婶说,“再说了,你不是还有个大厨帮忙吗?东西到了年年手里啊,都能吃得了。”
“太谢谢了。”何袅袅笑着说,“坐下来喝杯茶吗?”
“不了不了,我回去还有事。”红婶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绢包,“还有花苗的钱”
打开手绢,里面有一沓纸币,她当着何袅袅的面点了一下,一共六千二百块。红婶把钱递给何袅袅,说:“当初花苗你帮我垫的钱。我现在有钱了,来还给你。当时真的是谢谢你,要不是你借钱给我,我这花也种不出来,也赚不了钱。”红婶洋溢着笑,越说越开心,“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到这个年纪,还从来没一个人赚过这么多钱。嫁给孩子她爸以后,就一直当家庭主妇,偶尔卖个野果野菜,也转不了几个钱……”红婶说着说着,眼中含了泪水,“这次我可是一把赚了三万多块钱啊……我现在在家里可威风了。明年啊,我还跟你一起种花。抽空就来店里打工,包装发货。袅袅啊,你可别嫌弃我……”
何袅袅没想到,她会给红婶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和改变,听着红婶说这些,何袅袅鼻子酸酸的,她说:“我怎么会嫌弃您呢?您手巧,做事又快,从头到脚全是优点。”
红婶爽朗地笑起来,握着何袅袅的双手,不停地说:“谢谢你啊,袅袅,咱们村子,有你,真是咱们村的福气,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红婶说完,把手帕收好,回家去了。
何袅袅目送红婶出门,心里很是感动,或许这就是她帮村子致富的意义——让村里那些,当初不被市场看好的老弱妇幼,也能靠自己的能力,赚到钱,实现价值。
想到这里,何袅袅眼泪也开始打转。何年归递过来一根鸡腿,问:“村里的大功臣,要不要来一根鸡腿啊?”
鸡腿骨头位置用锡纸包着,腿肉看着油润润的,冒着热气。
何袅袅接过鸡腿,眼泪流了回去。吹了吹鸡腿,大咬一口,里面的汁水涌出,猝不及防地滴落在地上。何袅袅忙弯着腰,避开那水珠。
“怎么会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