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的科技革命(3 / 4)

r>
徐烨需要的是老师,不是饲料厂,所以徐烨果断拒绝了史丹利的提议,当然他们想要自己开工厂的话徐烨也欢迎。

但他还是说道:“你们在太平山当老师,要是你们能优秀的完成任务,我们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的年收入作为你们的奖金,每培养出一名脉术师,你们会有5元的奖励,在我们太平山讲究多劳多得,张老师不一定比开工厂赚的少多少。”

史丹利等人听到这话满脸失望,但一想小李也是跟着这些墨家分子的元老了,自己什么都没有做,想要得到这么好的待遇地区是有点痴心妄想了,于是他们就接受了太平山老师这份高薪工作。

后面的话则让他们兴奋起来了,这要是培养出十几名初级脉术师,他们每个月收入可以达到上百元,这可比子爵的收入,真要在太平山做上几年老师,他们就可以富贵还乡了。

双方的见面算是比较圆满,史丹利等人都留下来了,而后开始写信给自己的同学,让他们来这片财富之地。

下午徐烨视察,太平山兵工厂。

兵工厂内部的景象是一片繁忙而充满活力的场景。高要带着脉术师在调整各条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蒸汽机有节奏的往复做工,传动杆有节奏的带动着数台削切原材料,火枪需要的枪管,击针部件。

燧发枪和后膛枪虽然有相识之处,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火枪,生产线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变,以适应新的生产模式。

工人们协同配合,密切配合着工作,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有的工人负责组装零部件,有的负责调试机器设备,有的负责运输零件。整个车间充满了机器的嗡嗡声、工具的敲击声和工人们的呼喊声,形成了一种有序而紧凑的工作氛围,墨家在设计生产线方面算是这个世界最顶级的,他们才是第1线的生产工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徐烨找到了高要问道:“现在这条生产线,每个月能生产多少支步枪?”

高要道:“还很难给出准确的数字,但月产上千条不是问题。火炮生产线改动的地方不大,每个月可以生产10门,子弹生产线还在加紧调试,不过问题不大,估计每天上千发子弹不难,而且还有很大的扩张余地,但唯一的麻烦就是铜料太少,可能会限制我们的产能。”

以前太平山用铜的地方太少了,自然每没有储存太多了。

徐烨笑道:“这里是吕宋,难道还会缺少铜矿,只要我们去找,很快就可以找得到的。”

几百年前吕宋可是有大汉最大的铜矿产地,当时大汉的百姓对吕宋的印象就是坐在铜矿上的国家,虽然经过了上百年的挖掘,但还有不少的小型铜矿。

逛完兵工厂之后,徐烨来到了太平山实验室当中。

这个实验室有两组小队,他们分别负责研究内燃机的万托和负责研究电力系统的刘禹锡。

没错就是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的成果,电力体系和内燃机两大行业,徐烨已经开始在太平山建设了。

说实在话,徐烨对大汉挺失望的,300年时间没有突破到第二次科技革命,浪费他对大汉打好的基础,既然这个世界的人对继续攀科技树不感兴趣,徐烨只能自己动手了。

而万户和刘禹锡就是徐烨拜托墨家找到了这两个方面的专家,两人也是大汉的贵族阶层,属于那种不上不下的子爵,两人生活富裕,也不想钻营官场和做生意,反而是一个对机械感兴趣,一个对电磁效应感兴趣。

但科学研究是最花钱的,两人在这方面研究了十几年时间,败光了家产,成果却没有太大,不能转化成财富。

以至于成为了大汉贵族圈子有名的败家子。受尽了他人的嘲讽。

但两人也不在意,只是没有钱之后,两人连维持他们生活的开销都没有了,就更加不要说维持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