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借题发挥(2 / 3)



听到这话,寇准默然许久,在旁人眼中,寇准似乎是被官家给难住了。

这很正常。

吏治,向来是千古难题。

治的好,百官怨怼,治的不好,国家动荡,如此烫手山芋,不是大毅力,大恒心者,谁敢轻动?

寇准今年已然六十好几,半截身子都入了土,怎么看都不像是敢动吏治的人。

动了,他便是和天下百官为敌!

不动,又有违圣意!

可谓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良久。

寇准整理了一下衣冠,神色极为肃穆的往前踏了一步。

“臣以为,当内外兼并,双管齐下!”

“内者,当更易考课之法。”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的反应不一而足。

考课,即对于官吏工作的考核,可以理解为后世的KPI,考课的结果是官员仕途升迁的重要参考。

《尚书·舜典》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自春秋战国起,考课制度初见雏形,历经秦汉、魏晋、隋唐,及五代至今,考课制度逐渐完善。

宋初,天下初定,太祖承袭前代之制,定下考课之法,以劝课农桑、户口增益、剪除盗贼为要,考定地方州县官。

太宗即位后,赵光义进一步完善考课制度,彷照唐朝三等九级制度,将官员的功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以等第定忧虑,明黜陟。

然而,到了真宗咸平年间,考课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

具备宋朝特色的磨勘制度,正式成型。

一句话概括,以法计其历任岁月、功过而序迁之。

自此,考课制度的核心发生了变化,资格,或者说资序渐渐凌驾于功效之上。

官员的实际治效在日常考评中的占比比例慢慢降低。

虽然现在距离咸平年纪不过二十余年,但真宗定下的磨勘之法,已然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论资排辈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实际政绩。

寇准的一句‘更易考课之法’,不知得罪了多少同僚。

这一刀,割到了多少人的痛处!

“凡考监司当以九事为先。

一曰劝农桑,兴治荒废,

二曰招荒流亡,增户口,

三曰兴除利害,

四曰劾有罪,平狱讼,

五曰,不失桉察,

六曰平盗贼,

七曰,兴文教,

八曰,治商事,通商路,

九曰,查场务净利,对比旧额有无亏损。”

虽然寇准年事已高,但他的发言依然铿锵有力,至少大庆殿内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听清了。

一旁,王钦若不着痕迹的瞄了一眼寇准,而后嘴角升起一丝冷笑。

‘呵呵!’

寇老鬼,当真是胆大至极!

竟然敢提出如此严苛的考成之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寇准提出的考课之法,一考考九项,和此前施行的考课之法相比。

毫无疑问,绝对是酷法!

‘不对!’

下一秒,王钦若勐然回过味来。

此事,或许另有缘由!

寇准提出的考课之法,太过完善了一点,一点也不像是当庭想出来的。

绝对是蓄谋已久的!

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