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 看到官家提起朱笔,刘烨不由童孔微缩。 显然,官家对王素的考评结果不满意,不然的话,何必提笔修改? 至于,王素是被黜落,还是提等。 刘烨更偏向于前一种猜测。 早在阅卷之时,刘烨就猜到了,官家应该不会喜欢王素的策问。 但碍于职责,他又不得不为王素据理力争。 当然。 既然决定了力荐王素,刘烨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大不了和好友一样,出知地方嘛。 反正这御史中丞做的很没劲,呆在中央和出知地方,完全没区别。 如果硬要选一个的话,刘烨更倾向于出知地方。 以他的官阶,去了地方,至少也是大州的知州。 作为一州的一把手,起码能够大展拳脚,不会像现在这样,束手束脚的。 而今,刘烨其实还有点羡慕刘筠。 去了地方,总归不用像现在这般,被架在火上烤。 另一边。 周起也是心中一动,不得不说,王素的策问,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辛辣至极! 纵使官家当场黜落此卷,周起也不会有一丁点的意外。 想到这里,周起不禁用余光看了一眼刘烨。 阅卷时,对于是否取中王素,他们之间是有分歧的。 周起,投了反对票。 刘烨投了赞成票,且是极力盛赞。 晏殊,一如既往的不粘锅,谁也不得罪,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投了弃权票。 最后,李谘的那一票成为了关键。 不出意外,李谘最终站到了刘烨那一边。 致使李谘赞同的,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单纯的因为李谘不喜欢寇准。 而周起又是寇准的人。 李谘站在周起的对立面,很正常。 台上。 改动了王素的成绩之后,李杰继续翻阅答卷。 下一份是梁适的考卷。 简略的翻看了几眼,李杰的神色中多了几分认真。 梁适,的确有点东西。 此篇策问中的理念,倒是和日后的王安石有些许相似。 当然。 也只是有点东西,并不多。 梁适的策问还是太笼统了一点,具体细节不够翔实,但此篇策问却是五份答卷中唯一荣获三等的。 想了想,李杰决定不动梁适的评定结果。 三等便三等吧。 仅凭这份意识,也值个三等。 至于那些不够完善的细节,就让梁适慢慢去领悟好了,毕竟,梁适还年轻。 很快,李杰就看到了最后一份答卷。 建州浦城人,吴待问。 此人,李杰倒是有几分印象。 具体来说,李杰知道吴待问,不是因为吴待问,而是因为吴待问的几个孩子。 吴氏,同样是浦城的大族之一。 而浦城吴氏的发迹之路,也是自吴待问开始。 吴待问是咸平三年(1000)的进士,陈尧咨、周起、范雍、吕夷简、章頔、富言,都是那一榜的进士。 不过,这些人中,吴待问唯独和章頔有所往来。 他们两个都是浦城人,有着同乡之宜,并且吴待问和杨亿的关系不错,杨亿又是章得象的表哥。 有此为链接,吴氏和章氏自然素有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