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刘娥不太愿意看到寇准重回朝堂,但为了大局考虑,她最终还是默认了此事。 反正她现在又不会出现在外朝,除了某些重大礼仪场合,她基本不会碰见寇准。 眼不见为净! 寇准,回来便回来好了。 况且,寇准今年已经六十有三,即便回来,又能执宰几年? (PS:历史上寇准是天圣元年死的,不过,历史上寇准是远贬到了雷州,舟车劳顿外加失势,抑郁是难免的。 而当下时间线,寇准并没有去雷州,而是在繁华的西京,寿命比历史上长一点,很合理。) 《宋史·职官志》:“宰相之职,左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这句话,既点名了宰相的地位,同时也道明了宰相的职责。 偌大的朝廷,每天不知有多少政事需要处置,宰相之位,固然位于百官之首。 但同样的,宰相的事务也很多。 像寇准这样六十多岁的老人,又能有多少精力? 也许,当不了几年,寇准就会油尽灯枯。 想到这里,刘娥顿时觉得,那些前尘往事,没必要记恨着了。 …… …… …… 次日。 正式斋戒之前,李杰签发了一份诏书。 以西京留守、右仆射、来国公寇准为平章事、兼门下侍郎。 诏书,当然不是李杰亲自拟定的,他只是发了口谕,然后由翰林学士院拟旨。 拟旨的翰林学士不是旁人,正是晏殊。 说起来,寇准和晏殊之间还有点小怨。 当年,晏殊神童试时,寇准曾向真宗表示反对,虽然晏殊最后还是成功入仕。 但这事好歹是一个疙瘩。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晏殊早就放下了此事。 寇相当年的反对,倒不是针对他,只是针对他的出身地域。 如今回望过去,寇准反对自己入仕,不过是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和淳化三年(992)进士之间的政争。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的主力王旦、寇准、张咏等人,皆是北方士人。 而淳化三年进士的主力王钦若、丁谓、陈彭年则是南方士人。 真宗朝的政争,主要参与派系便是这两派。 晏殊能否入仕,不重要。 其实质仅仅只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晏殊便是那个受到牵连的凡人。 时过境迁,对于寇准是否重新回朝,晏殊完全是以平常心对待。 毕竟,他不结党。 寇准和王钦若之间的政争,他不感兴趣。 但另一位当值的翰林学士李谘,看到这份诏书时,心情就不怎么好了。 寇准的霸道,李谘是深有体会的。 真宗朝,寇准为相,李谘为知制诰,结果寇准却插手他的工作,数次修改李谘草拟的诏书。 李谘是一个比较自负的人,在他看来,自己写的诏书,已经到了改无可改的地步。 而寇准却数次更改,这说明什么? 说明寇准觉得自己才学不足。 彼时,寇准是朝中权相,李谘自问比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既然比不过,索性辞职。 这知制诰,不当也罢。 后来,李谘直接辞去学士院的职位,自请出知地方。 不得不说,寇准的人缘,确实不算太好。 尤其是现在,似他这等老臣,虽然威望很高。 但是,即便是在拥趸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