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宗室子弟一共有三系,即太祖赵匡胤一系,太宗赵光义一系,以及秦王赵廷美一系。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的行辈联名制度,即按照某某字代表辈分,大致是从宋朝开始的。 在赵宋之前,父子、兄弟之间大多没有明确的行辈排序。 (ps:太祖和秦王的儿子用的是‘德’字辈,太祖的孙子以及后代,依次用的是惟、从/守、世、令等。 太宗的儿孙辈依次用的是元、允、宗、仲、士等辈,秦王的孙子及后代依次是承、克、叔、之等) 而今,宗室子弟繁衍到了第三代。 李杰虽然没有亲自去宗正寺查阅过宗室子弟的名碟,但他记得曾经看过一组数据。 赵匡胤的儿子、孙子、以及重孙辈的人数,依次是4人,8人,23人。 当然,这些失算了男性,女性宗室成员以及早夭的并不在其中。 而赵光义的儿孙辈人数,依次是9人,12人,71人,秦王廷美的依次是10人,32人,124人。 这些数字加到一起,总共也就三百人不到。 乍一看,好像不是很多,哪怕将宗室女算上,这个人数顶多也就翻个两到三倍。ωωw.cascoo.net 两到三倍,也就是一千人不到,举国之力奉养一千人,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宗室的开支一点也不少。 这一千多人每月的月例,大概占到了京朝官月俸的一半左右,这还不包括生日的特赐,日常的婚嫁丧葬以及衣食等费用。 (史载,北宋熙宁年中(1068-1077也就是四十多年后),京中百官月俸四万余缗,诸军十一万缗,而宗室七万余缗 四十多年后,宗室人数大概翻了五倍,但向前推不能单纯将开支除以五,毕竟,后代越多,亲疏也就越多,旁系待遇自然就越低 乾兴年间,只是繁衍到了第三代,亲疏关系肯定不比日后,赏赐,月俸的平均数肯定高于后世,所以取了二分之一这个数) 如果再算上婚嫁丧葬,以及日常的赏给等费用,综合开支还要往上在增加几分。 因此,李杰才动了削减宗室开支的心思。 柿子总要找软的捏。 遍数朝堂,没有比宗室子弟更软的柿子。 宋朝皇室对外防着文武大臣,对内还得防着宗室子弟。 宋初,凡是宗室子弟,不仅不能为官,连外出同宾客交往也有诸多限制。 既不能科举,又不能外出为官,只能留在京中接受奉养的宗室子弟还能干嘛? 剩下的只有享乐一途,比如造人什么的。 所以,越往后宗室子弟的人数越多,到宋神宗(1067-1085)时,宗室子弟的人数极度膨胀。 以致于朝廷快养不起大量的宗室子弟。 到了熙宁年间,宋神宗不得不放宽限制宗室子弟的措施,五服之外的宗室子弟,不再赐名、授官。 同时,五服之外的宗室子弟,也能参加科举,外任为官。 这一条,也是李杰准备实施的一条,现在的宗室子弟中,尚未出五服,颁布这条规定的阻力,相对会小一些。 不过,阻力小归小,可绝不是没有。 虽然刀没有割到现在的宗室子弟身上,但宗室子弟谁还没有个后人? 一旦规定施行,也就意味着刀架到了后代子孙身上,即使距离出五服之日还早。 可这一刀,迟早会来。 所以,这项提案不能由李杰自个来提,正确的做法是由外朝的言官来提。 并且时机也很重要。 再过不久,冀国大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