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2 / 3)

绝多给李良俊留一些。李媛反复劝慰,老李的心依旧惴惴不安。

林晓远远看着李媛和三叔叔走出拆迁办,看着他们上了公交车,赶紧跑进拆迁办。林晓向拆迁办的工作人员问起左所大街 389 号的情况,办事员感觉到奇怪就问了林晓的情况,她自称是李良龙的女儿,办事员也没敢多说,就说要房本上的五个人都到齐再说,林晓问起是哪五个人,办事员感觉可疑就没有再多说,跟她说已经联系了户口簿上登记的人去联系其他人了,叫她回去等通知。

林晓打电话和李海超说起这个情况,房本上只有五个人的名字,肯定没有她的父亲林家庆的名字,李海超让他放心,他一定会帮她争取这次的拆迁分配。这些年,林晓经常和李良龙一家说起自己的心境,她觉得自己父亲的一生看似很幸运,其实是兄弟几个人之中最坎坷的。林家庆懂事后被过继,改了姓又没有真的被林家当作真正的儿子,一直靠着自己的奋斗独立起来,养育两个女儿,六十岁,刚刚清闲一点的时候就遇上林家分配家产,因为争吵血压升高,脑梗,躺在床上没几年就离开了。

林晓在医院放射科工作,五十五岁退休,事业编,退休工资不低;丈夫魏和平在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六十岁退休,工资也很高,儿子魏星做城市规划工作,年收入也很丰厚。一家人是标准的中产,不愁吃穿,社会关系、资源都非常丰富,但无奈地就是老人们都去世了。与其说林晓想要得到更多的钱财,不如说她在找一种家族归属感和来自家族的平和,但无奈一直都没有实现。多年来,她每年和三叔叔一家一起过年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模式社交,起初,林晓家的日子明显优越于李良俊的四个女儿的时候,她内心还稍显平衡,但随着李良俊几个女儿还有孙辈渐渐长大,她发现自己父母都早早离世,姐妹间的差距渐渐缩小,不平衡的心态就在她心中滋生。

穆晴是从工人世家中成长起来的,父亲、爷爷都是国企技术工人,工人们的心思比较直接,用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小时候的她无法懂林晓姨妈的心态。林晓的家庭情况比所有人都好很多,根本没有必要再做这样的社交。终于,在表哥魏星结婚有孩子之后,林晓几乎就没有再来过外公家。从前,魏星是一个借口,林晓就和丈夫魏和平每次来吃饭都早早离开,现在孙子是一个借口,可以让他们从李良俊家全身而退又不得罪人。其实,林晓是不希望成为这一家人上升的工具,她知道家族中谁能帮助学艺术的穆晴但她只字不提,就像当年李媛在劳动局转编的时候,她也不会将她了解的信息提供给李媛。阶级上升通道有时候其实很容易,但林晓不愿意让李良俊一家人知道。

林晓和李海超通完电话赶紧到幼儿园去接孙子果子。果子上的是一所国际幼儿园,在城市新贵的区域,曾经林晓也和李媛说过,他们就让孩子上门口的公办学校,没必要和那些人一起去挤民办,但最后他们也去往了民办,这就是当代家长,嘴上说着躺平,实际比麻花还卷。

放学的时候,幼儿园门口给豪车堵得水泄不通,林晓对这种豪门也嗤之以鼻。只是接放学,有什么必要开车过来,有些甚至还开着保姆车,把路都堵死了,但果子也是托人进了这所离家五公里以外的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把果子送出来,林晓笑面迎上去,和老师热络地聊着今天孩子在园内的状态,夸奖老师们厉害,今天在给小朋友们组织的扮家家的活动,那些小物件准备得特别逼真。老师也熟络地应对着家长们地夸赞,利用另一个孩子家长接孩子的当口,林晓牵着果子就离开了。

中产阶级虽然在财富上来说比不上许多生意人,但他们自认为在知识掌握,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独占鳌头,所以林晓很鄙夷那些富豪,认为他们都在追逐利益,缺乏内涵。可是本质上,林晓也在追逐利益,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比如她会很明晰地知道哪些关系对自己是有意义的,就会更多地进行接触。林晓的父亲虽已离世,但她和家里的这些长辈们都还有联系,包括外公第一个老婆所生的三个孩子,这一点也是李媛所佩服的。一般人可能会和家里的亲戚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