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过肉和鸡蛋,宋巧两人又往菜站去,等人到的时候,易储存的蔬菜已经被抢的差不多。 剩下都是歪瓜裂枣,围着群众个个都有些犹豫。 宋巧也舍不得花这个钱。 两人又折回副食店,买了盐。 拿着盐时,宋巧愣了一会,原来抢盐是原始的DNA啊! 不到一个小时,两人的背篓都被塞得满满的,宋巧背的甚至垒起小尖儿。 这会是背不动,两人拖着到了公交站,坐着公交到了最近的码头。 这趟码头到东山岛要一个多小时。 两人坐在最里头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因为轮渡时间走,到中途的时候,大家伙会站起来出船仓到甲板上走走,吹吹风,或者直接在船仓里轻微活动。 这时有人认出宋巧。 “宋老师,你今天去赶集?”看着两人堆满食物的背篓,对方说的有些犹豫。 这样子是赶集? 逃荒还差不多! “广播里说要全面涨价了,我和嫂子囤点粮食回去。” 这条船上家里有录音机的屈指可数,村里的广播站也不是人人注意听的。 听见宋巧说要全面涨价,一个个就跟韭菜似的蹭的一下站起来。 着急忙慌问:“真的?” 一下船仓里炸开花。 “怪不得今天大街上人人都背着背篓,副食厂,菜市场都挤满人,我还以为免费发什么了。” “那你怎么没去打听打听?” 对方无奈拍着大.腿:“我挤得进去吗?” “挤了半会走不到一寸,还等着坐船回岛上呢。” “宋老师,那岛上的咋办?” 知道宋巧有文化,大家伙想听听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怎么说。 可这再有文化碰上柴米油盐还得随波逐流。 “我们是碰巧赶上,要不你们明儿再去一趟?” 一话激起千层浪,直接波及到整个东山岛,就连营地的司务长也在走关系打听提前采购的事。 家属院里的妇女找出家里能用的筐子,天微亮搭着第一班船就去了滨海市。 路过宋巧家的时候,人人都抬头往里张望。 有老人说起宋巧几年前在台风季的战绩。 “囤了几十斤粮面,连师长家都救济上了。” 屋里的宋巧听见讪笑两声,就是不懂事误打误撞罢了,而且这粮食的斤数怎么越传越厉害。 明明才十五斤! 结果传的数量从几十斤到一百斤不等,夸张的数据还真有人相信。 现在宋巧成了家属院的风向标,每天都有人盯着宋巧,只要人一去副食厂,后面就跟着乌泱泱的一群人。 涨价后的物价有一阵确实让人们接受不了。 特别是把一分掰成两半花的家庭主妇。 人人都羡慕宋巧提前囤下的粮,有人偷偷算过,能节约十几块呢。 那新家属院的吴晓玲就不高兴了。 她才不相信宋巧有这么神通广大,能提前知道涨价。(外头传的时候并未提宋巧听见广播的事) 不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吗? 她咬着牙看着远处的二层小楼,气得牙痒痒。 杨主任还没通知她回妇联上班。 现在宋巧是出尽风头,她担心宋巧的风头遮盖自己,让杨主任忘了她。 手里的钱买不上房,买个电视机没问
第208章 电视机(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