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出门谈生意(2 / 2)

从此一战成名。

王大嫂走了后,妇联调解员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刘桂湖很好补上这个空缺。

只要谁家发生矛盾,一听刘桂花上门调解,那男人都是自动拿出搓衣板给媳妇跪下。

她嘴巴太厉害,是怎么羞人怎么来,脏的,干净的词语都不限。

有人说她是妇联的同志,咋能说脏话,可宋巧和杨主任都觉得,有些骨头贱的还就只听得进去脏话。

宋巧扫视一眼屋子,条件还算不错。

她笑着:“你还怕啥?”

刘桂湖知道她说自己骂人厉害,可这回是出来谈买卖,那能骂东家?

“明儿咱们先去拜访公社的书记,下来再说去砖厂的事。”

这单生意是砖厂主动找上门的。

从妇联开始接揽工程,就和这家砖厂合作,可以说是老搭档。

这回砖厂过来送砖,看见妇联的建筑队在翻修学校宿舍,来的人便提了一句砖厂的宿舍情况。

这个砖厂不仅养活了两个大队的村民,这两年还替滨海市招收了回城的知青。

原计划在原有的宿舍后面加盖两栋的,可谁知道厂里的工人嫌工钱太少,宁愿每日只挣砖厂的钱,也不乐意兼职这砌砖的活。

他随口抱怨,宋巧却记在心上。

发电报一问,人家确实有这困难。

那不是刚好给对上。

她们没有专业化的建筑设备,但力气活不成问题,砖厂不乐意干,她们干。

睡了一觉,第二天两人先奔公社,电报里说过着这事得公社决定。

接待他们是公社的老知青,67年就到乐县,现在在公社大小也算个干部。

按照宋巧教的,刘桂湖先递上妇女建筑队的介绍册。

对方打开册子,宋巧看见他眉尾一挑,有些震惊。

册子是宋巧写的,里面整理了十年妇联接收的工程,其中最大的工程整修家属院和马路都做了详细介绍,还抄写了近几年的各项奖章。

“你们建筑队很是优秀啊。”对方感叹。

“大部分妇女都是农村人,能干勤劳,有一身的力气。”

“而且咱们是妇联名下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也不会被人抓辫子。”

她含蓄表达了文化运动最忌讳的事。

对方先是一滞,很快笑出声,点点头表示她们来之前,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忧。

“大队人不乐意接活,弄得有一半人都住在老乡家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价格不知道你们听说没有,不太高。”

刘桂湖是第一次出门和男人谈生意,紧张来脱口而出:“多少?”

“一日五毛,你们是东山岛的,砖厂可以包你们中午一顿饭,其他的不包。”

宋巧听着没吭声,相比岛上的福利工程,出来才知道这工钱有多低。

她不由看向刘桂湖。

和她想的一样,刘桂湖一时难以接收,皱紧眉头咬牙不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