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技术进步陷于停滞的一种生产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从别的手段去提高粮食产量,那么我们无数的农民兄弟将因为吃饭问题而被困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发展工业需要人口,发展教育需要人口,发展城市化更需要人口。
而人口从哪里来,唯有从农业农村农民中来。”
有学生不解:“教授,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会怎么样?”
程诺收起笑容,严肃道:“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胞死于饥饿。”
为了加深学生们的记忆,程诺干脆以数字这一直观的方式,讲述给在座的学生。
“最近有了点空闲时间,帮助国史馆整理些些资料,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吓一跳,明朝万历年间,扣除各种损耗后,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产出可直接食用精粮 808市斤,
扣除每人平均口粮 340市斤,可向社会提供 468市斤商品粮;到清末,农业人口可直接食用精粮 400市斤,扣除本身口粮外可向社会提供精粮 60市斤。
到了我们民国,大家知道还剩下多少吗?”
“多少?”陈仲甫忍不住发问。
程诺略带伤感道:“人均产出可直接食用精粮仅 394市斤,可向社会提供商品化精粮仅 53市斤,情况还不及清末,很不客观啊。”
听到这个数字,众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对这个数字表示难以置信。
不过仔细想想,自清末以来,年年都有大灾小患的,粮食能有这么个均产已经殊为不易了。
话匣子一开,程诺就不打算放弃了,接着补充道:“农业人口人均产出低下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粗略统计一下,我们的城市化率约为10%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与唐、宋、明三个朝代初期大略相当吧。”
此言一出,教室里彻底炸开了锅。
“程教授这该不会是胡说吧,这么低,合着咱们发展了千年,越发展越倒回去了?”
“人家可是数学教授,能在数字上哄骗我们?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况且也没理由去骗我们啊,大家都是穷学生一个,要啥没啥。”
“唉,都怪这满清鞑子了,占着我们大好山河净不干人事,要是我啊,非得给他们彻底清算一下旧账。”
……
看学生们相互间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喧嚣声也小了很多。
程诺则将剩下的那块见解给抛出去:“滞后的城市化,既无法提供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更难以对农业生产手段进行现代化改造。
最终,面临传统农业的单产极限和土地资源匮乏的贫苦农民,不得不向自然过度索取,走上滥垦滥伐的道路。
人地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引发更剧烈的自然灾害,本年度的直隶水灾就是因为植被被破坏,导致河道淤塞,最终酿成洪灾悲剧。”
此时的李大釗已经逐步学习红色理论,听了程诺的这些话后若有所思:“为了避免‘内卷’,所以我们要发展工业?”
程诺笑眯眯道:“李同学说得对,我们农业与农村在经济上和生态上的双重危机,不但不是工业发展的产物,相反,恰恰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滞后的必然结果。
寻求农业生产手段的工业化改造,是传统生产方式耗尽增长潜力后,中国人突破资源环境瓶颈,争取生存权益的必然选择!
所以下一步发展合成氨,提高粮食产量势在必行,工业发展必需!”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程诺并没有在这里展开。
从土质而言,全国土地大都缺乏氮素,以华中、华南、西南为甚。
Tip:收藏+分享回到过去当学阀,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