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还要直隶省接着闹水灾。” 程诺长叹一口气,脸上挂着少见的愁容:“夜深人静时,我也会问自己,一下子做这么多,是不是真的像蔡公说的那样,贪多而嚼不烂,多又杂,但直到我最近来到上海,才发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即便有你们在的情况下。” 姜蒋左慎重道:“你是说你在上海有新的发现?” 程诺看周围过客没有留意这边的情况,便点点头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你跟我过来看看吧。” 回来自己的房间,程诺把随身携带的书箱翻出来。 “无论去哪个地方,我都要带着我的书箱,里面放着我经常看的书,并且每到一处新地方,我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看看能不能淘上几本好书,然后补充到我的书库。” 姜蒋左也跟着蹲在书箱旁边,疑惑道:“所以你这次来上海,从书店里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程诺点点头,从书堆里抽出一本,拿给对方:“就是这本,你看看吧?” “笛声三万里?这是讲的什么?”姜蒋左翻开书本,看到扉页后更是满脸震惊:“居然还是康有为题的卷首语,他不是忙着复辟去的吗,这又干的什么鬼名堂?” 程诺摇摇头,指着书本说道:“这可不是什么宣扬复辟言论的书,但实际坏处更胜一筹,乃日本学生对我们国家的考察,至于抱着何其目的,看看内容便知。 算了,我还是先给你拿过来,读上几段比较重要的内容,后面的你再自己看。” 拿回书本,程诺显然是怕经常翻看,没有看目录,直接翻到其中一页,将标红的一句话读了出来: “在日本人足迹尚未触及的地方,我们屡屡看到欧美人修建的大型建筑物,教堂等宏伟建筑。我想,眼下欧美人由于大动乱,虽然还没有余力顾及中国,可今后恐怕会以加倍的实力涌向中国。 到那时,今天所到之处设立的教会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一想到这些,我们似乎看到了将来令人颤栗的前景。 早晚在高高的基督教礼拜堂上敲响的钟声意味着什么?又将带来什么呢?它不正显示了欧美要涌来的第一步,然后将逐步地在中国建立他们的根基,而且正在向中国人头脑中灌输能养成倾向于他们的主张的养分吗! 我认为我们的经略中国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听完姜蒋左不敢相信,自己直接凑了过去:“日本学生都已经这么想了?我看看。” 不看还没怎样,这一看可不得了,姜蒋左直接把另一处标红的段落给翻了出来,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我对于日本教育当局的工作不免愤慨。希望不要对中国留学生持有反感,让他们得到优待,培养从心里景仰日本文明的中国人。 若是培养了哪怕只是一个服从日本的中国人,不也可以让日本的势力从精神上慢慢移植吗?衷心希望能给予一般留日中国学生以优待。” 这两处还不是个例,甚至在某些页上直接大片大片标红,上面充斥着类似的话,让姜蒋左看的愤满不平:“人家都抱着这种目的来调查我们内地情况了,这些所谓的高官政要,真的脸都不要了吗,非要凑过去题词! 这……这简直是对不起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为了一己私利而不讲大义。” 程诺摇摇头,从书箱里翻出来一沓书,上面皆是记载着相似的内容,都是日本东亚同文馆十多年积累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风土、气候、民风、民情等等,简直就是地毯式的调查,涵盖我们国家大江南北。 翻开卷首语,其中多有当时中国政要题字,比如康友为、黎源洪、段琪瑞、曹锟、吴佩孚等等,可见国内根本意识不到这种调查的危害性。 这些资料最后被整理编纂,少数出版,多数提供给通产省、外务省、军部利用。日本对华商战和军事侵略屡屡得手,与“满铁”、东亚同文书院等机构提供系统的、巨细无遗的中国调查颇有关系。 而姜蒋左能与那些高官政要不同,能有这么大反应,也是在程诺身边待久了,耳濡目染之下慢慢转变的。 看到这些名流们的支持,姜蒋左一屁股坐在地上,颓然道:“他们怎么敢啊,能打我青岛,谁能保证哪日不会占我山东、华北,乃至全中国? 这简直比我们国人自己,都要了解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 程诺也跟着一屁股坐在对方身边,与其背靠背感慨道:“未来的事,他们又怎么能知道呢,或许也知道,只是故意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