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京来信(2 / 3)

回到过去当学阀 蛰雷 2129 字 2023-07-21

想起之前的事,姜蒋左就觉得脸上没光,哪还能真让人家给他烤白薯,讪讪笑道:“原来是这个啊,最近吃的有点多,都烧心了,看见就难受。” 蔡元培看看身边的姜蒋左,又看看不远处的程诺,马上就明白了两人之间有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不过谁心里还能不藏点事,便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 “算啦,你们俩的事你们自己解决吧,我就不掺和了。”蔡元培微笑着摇摇头,将半边身子侧开:“外面人多嘴杂,有什么话还是进去说吧。” 随后三人一同进屋,将门再次关上。 从随身携带的文件包里拿出一份电报文件,蔡元培将其递了过来。 “目前直隶洪水肆虐,大雨不断,数百万同胞受灾。公家对这场巨灾非常重视,大总统冯国章已经召开会议议讨论救灾事宜,并决定拨款30万两白银特用于赈灾救济。” 程诺接过电报,还没来得及看,先答话道:“这是好事啊,比起我们个人力量,公家能做的实在是太多了,协调物资,调动军队等等,都比单打独斗要强。” 在程诺看电报的功夫,蔡元培点点头继续说道:“临近国都,大是大非面前,小妖小怪比之以往也就少了许多,为了加强救灾力度,大总统还特意命隐居天津同样遭受水患的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督办统筹救灾工作。 并且他直接对总统负责,举全国之力督促救灾工作。” 程诺一边看着电报,一边说着:“我看上面写的有统一发放赈灾款、修建公共居所、平粜粮价、联络社会力量等措施,这一套组合拳下去,救灾效果一定不错。” 但看到最后,程诺发觉味道有些不对,将电报反复看了两遍,文字背后的味儿终于被品了出来:“蔡公,这电报……我看来者不善。” 作为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熊希龄是民国时期相当出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和慈善家。满清翰林出身,青年时因为参加戊戌变法而被革职,在武昌/起义时跟随张謇、梁启超拥护袁大头,开始慢慢靠近北洋政府权力中心。 后来相继出任财务总长和热河都统,并一路做到国务/总理之位,可惜在到达权力顶峰时,因为热河行宫盗宝桉,被迫辞职,并逐渐从权力漩涡中隐退,直到程诺目前所处的1917年,才开始以做慈善的方式,再次在世人面前露面。 因其自幼生活在湘西贫穷落后的山区,很早就对民间疾苦有了解和认识,熊希龄早期也办理过赈灾事宜,但也仅限于湘西这一地区,灾害的范围和程度都不足以让他感到震撼。 此时的他身在天津,实打实地目睹了灾民的惨状,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和家园的孤苦儿童,才真正有了心灵的震动,认识到了贫民社会的疾苦。 从此便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慈善救助事业和慈善教育事业,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苦难民众。 对待这样不可多得的慈善家,程诺自然是心存敬意,没有一上来便持否定态度。 “按道理来说,他是官,我是民,救灾一道上应该是互不干涉,如今他发这么一封模棱两可的电报,话里有话,不像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呐!” 姜蒋左把头看过来,扫了一眼电报后,直接把话挑明:“他这是看上咱们的物资,想交给公家一块管理,纯属白捡的便宜,打着灯笼也难找。” 蔡元培叹了口气,有些辛酸道:“公家的情况你们也都知道,袁项城复辟花掉了国币6000万,国库早已虚弱不堪,遇此灾情,政府捉襟见肘,这次赈灾能拨出去30万两白银,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可即便如此,对于肆虐整个华北的巨灾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灾后转眼秋冬将至,灾民将无法熬过严寒,冬赈救灾刻不容缓,仅仅冬衣一项就需要几百万元资金,他们能把主意打到我们身上,也就合情合理了。” 程诺沉默片刻,问道:“除了这一点,公家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蔡元培犹豫了一下,回答道:“财政部也以盐税余款为担保向汇丰、花旗等七国银行借款70万两,同时又以多伦鄂尔及山东、山西之地常关收入为担保,向10家日本银行借贷500万日元。 可受直隶洪水影响,物资价格高居不下,再调动更需要时间,如此更显得你们所筹物资的珍贵。” “以关税、盐税抵押贷款,实乃饮鸩止渴啊。”姜蒋左也跟着长叹一口气,双眼无神:“以公家目前的经济状况,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