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文献记载的统计如下:周代1次,秦汉时期13次,三国两晋17次,南北朝17次,隋唐五代17次,两宋金元52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尤其是满清,每四年就发生一次重大疫病,就这样我们还能从几千万人口增长至乾隆年间达到2亿多人,中医的作用不可忽视。 把煤火炉中的灰清理出来,程诺笑道:“也是,本质上都是治病救人,自然是哪个方便有效,那就从哪个来,用不着二元对立,良性交流竞争融合,对患者也有好处。” 身为当前国内西医重要代表之一,伍连德对于这个态度十分认同:“是这么一个道理,双方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缺,视患者的情况而定,以治病救人为目的。” 把水壶坐在炉子上,程诺拍拍手:“中西医之事咱们日后有机会再谈,说说直隶水灾的事,我准备把你派过去帮助当地百姓灾后防疫,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见?” 这话一听,伍连德把刚刚整理好的草稿纸又给拿了出来,认真道:“当然没有意见,就是院长你不说,我也准备申请过去,几百万人口,若是处理不好,会爆发疫病,届时规模可比东北鼠疫要大得多,说不定因病去世的比因涝去世的还要多。” 为了展现自己的工作,伍连德把草稿纸中展现最突出的几张,放到程诺面前:“就是我改良后的口罩,专门用来防止疫病进入口鼻,威胁人体生命健康。” 程诺见状来了精神,拿起草纸认真看了起来。 虽然经过伍连德的改良,但口罩的结构还是比较简单,不过是用两三层纱布捂住口鼻,然后再把两端剪开做绑带。 医用的要更为复杂一点,除了两端绑带外,还要在中间拉上一条绑在头顶,为了防护严密,甚至在空隙中塞足够的棉花,实在是太过复杂。 没有着急指出问题,程诺先拿着平民口罩,问道:“这种设计非常好,即便是村头不识字的妇女,看了图也能做出来,有基础的防护效果,如果量产的话,大概需要多少钱?” 伍连德思考了一下,伸出两根手指:“如果能量产,我保证成本不超过两分钱,如果再大规模生产,相信成本还能进一步压缩。” 受制于当前的生产条件,程诺自然不会傻乎乎的提出要更换无纺布和熔喷布,根本不现实,远不如这份看似土里土气的办法来的更实际一点。 “平民口罩在此基础上还是可以进一步精进,目前来看还是有些臃肿,多了一些不必要的纱布面积,设计上需要再处理一下,至于纱网空隙大小问题,后面我联系张老,让大生纱厂看看能不能解决一下。” “至于医用口罩,使用起来太过复杂,以灾区那个条件,很难同时弄到纱布、布条和棉花,实际应用上太过苛刻,很难普及,我看不如将两种口罩结合一下,优中取优。” 结合前世的经验和现实的条件,程诺先扬后抑,给出了他的建议。 当然身为一个“外行”,程诺不指望对方百分百信服,等后面拿出成品,相互对比印证一下,便知道哪个是好,哪个是坏。 将话题引向灾后防疫,程诺问道:“像这种水灾之后,会出现哪些疫病,除了口罩,咱们也好提前做足准备。” 把设计草纸收好,伍连德答复道:“一般情况下,灾后的冬季,患痢疾、热病的人较多,这两个是需要着重考虑的。” 程诺点点头,这两个疫病也算是老对手了,有一些能见疗效的法子,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专门嘱咐道:“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在当地搭建一个临时防疫医院,清理病源,加强消毒,尤其是水中尸骸要及时打捞埋葬,秽物也要及时消除......” 虽然明知道对方是这个时代的防疫专家,但程诺还是忍不住把前世的经验唠叨出来,能给出一条对方觉得有参考价值的意见,那就足够了,心里便能得到极大的宽慰。 对此伍连德也是认真聆听,是不是还要点头,院长只是多说了两句,又不是直接伸手微操,他已经十分满足了,何况有些理论确实是第一次听到:“放心吧,院长,除了我,咱们科学院还有十多名医生,都跟着我一起去,绝对不负你的期望。” 程诺点点头,把烧开的水拎过来给伍连德倒上一杯:“虽然有些残酷,但我还是想说防疫行动尽量以保全自己为前提,工作之余还要对匪患进行防备,总有一些人趁着灾难进行劫掠,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如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