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2 / 3)

出炉的馍馍是要用小被子盖着,不然一会又冷又干又硬,赶紧道谢。

回到摊子上的时候,姜茹看到李奎在食摊等着,“您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我去了城门口,赶车的大哥让小的来此处找您。”李奎说道,他去了城门口才知道姜小娘子在这里支了食摊,没想到东西已经卖光了,明天可是要找个机会来捧场。

姜茹之前就和王掌柜交代过,要是有什么事情找她,就去城门口找去五塘村的牛车带话,她大胆猜测,应该是和红颜茶有关。

果然,李奎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说道:“姜小娘子,掌柜的让我来问问,红颜茶还有多少。”

“卖光了?”姜茹好奇地问道。

李奎点点头。

这也太快了吧,不就三天?想想花容茶才上市的时候,她又觉得也不算是惊人,“你们要多少?”

李奎比了个十。

这就是要一百包,姜茹想想自己家的存货,点点头,应下了,“您也跟李掌柜说一声,以后要是销量上涨,可要提前跟我说,免得卖了个空。”

李奎知晓其中利害,表示自己回去就会和李掌柜说一声,他此次前来,还有个事情,李掌柜让他送个纸包给姜茹。

姜茹一时没想明白,打开后发现竟然是一包陈皮,没想到李掌柜真的弄到了,她喜出望外,“李掌柜果然神通广大,明日我一定要去好好谢谢他。”

等到李奎走后,姜茹把刚刚和卖馍馍的摊子达成合作的事情说给杨婶和腊梅听。

杨婶也赞同,只是她觉得要自己做馍馍更划算,还能多赚点。

姜茹乐呵道:“咱们又没有三头六臂,还能把所有的钱都赚了不成?”

杨婶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

“姜小娘子?”有人站在外面喊道,“果丹皮还有吗?”

姜茹看过去来人年约三十,穿着一身缎面的衣服,头上还插着两只做工精致的银簪子,脸圆肤白,看起来身份就不凡。

上次包的那些果丹皮已经卖完了,因为当着零嘴卖的的,所以她也没有日日赶着做。

“不好意思啊,已经卖完了。”姜茹说道,“您要的话,明天我带点过来呗。”

听说卖完了,那妇人大失所望,听说明日还有,又喜笑颜开,“要,您可多带点,我们家公子自从吃了您那果丹皮,饭都多吃了些,夫人吩咐老奴多买点回去。”

公子?夫人?大户人家没跑了,姜茹暗自思量,又提醒了一句,“那东西的主料是山楂,吃多了也不好。”

主料是山楂,这一尝便知,提醒别人也算是卖个人情。

“知道知道,之前也吃过山楂的糕点,全然不似您家的味道,要不酸过头,要不甜腻腻,我们家公子就爱吃您家的。”妇人说道。

“多谢贵府公子抬爱了。”姜茹也是笑着说道,她里面可是加了独家辅料——苹果,跟一般的山楂可完全不同。

妇人见她进退有度,不像是平常农家女那般畏畏缩缩,又或是莽莽撞撞,便多了几分好感,“明日我出府不方便,要是可以的话,还请小娘子亲自走一趟。”

“没问题。”姜茹说道,“就是不知贵府地址在何处。”

“您去县衙后门敲门,就说找府里王妈妈就行。”王妈妈说道。

“原来是县令大人家的王妈妈,真是失礼了。”姜茹恭维道。

听到姜茹的话,王妈妈本来就富态的脸上笑得眼睛都看不到了,“这是定金。”

不立字据就敢直接给定金,这是仗着没人敢鸽衙门呀,姜茹收下了四十文的定金,约好了明日巳时末送过去。

这下算是把事情都弄完了,众人收拾东西正准备打道回府,又听到又人喊姜小娘子。

姜茹一回头,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有何事?”

“你们家糍粑还有吗?”少年看了看空荡荡的锅盆,猜测十有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