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字得练,毛笔字,她不可以的!!!
姜茹还找了几本关于大庆王朝的风俗纪事,了解一下这里人的生活方式,还有饮食习惯,这也是她之前做营销策划的习惯,属于市场调研的一部分。
好在这书不贵,她拿起来的时候已经落灰了。
店家说这年头读书的人都是奔着科考去的,根本不看这个,其他的人也喜欢话本这类的,这种风俗类的反而是不好卖,给姜茹打了个折。
即便如此,这一通下来,姜茹花了大几十文,看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情况下,她便掏得爽快。
之后,她又去了茶叶店一趟,一身全是补丁的衣服让店家看轻几分,站在柜台后的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姜茹也不甚在意,当初做市场调研时受了那么的冷眼白脸,私交上还会羞涩几分,职场上可是脸皮厚的很。
姜茹追着店家问了好一些的问题,主要是现在也无人,店家不耐烦,但也都一一简略问答了,姜茹挑了下等和中等茶叶各两种,每种买了三两,花茶并不需要太好的茶叶,而且姜茹此次也只是做试验,用的也不多。
杨婶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小姑娘抱着书站在店门外等着她,神色乖巧,看到笔墨纸砚后,她打趣道:“你这是要考个状元回来吗?”
历经过高考的姜茹痛苦地表示自己不想。
但是杨婶却以为她是不好意思了,心想女孩子识点字也是好的,看个什么房契地契的,也免得被人坑了,以后杨知柏有什么用不上的书,就送给姜茹吧。
姜茹跟在杨婶身后进了布店,她还不知道杨婶为她安排了没有尽头的学海,以至于后面杨知柏教她念书的时候,她整个人神情恍惚,差点崩溃地哭出来。
布店不大,总共两层,楼梯口挂着闲人免进的木牌,上面还刻着针线的图案。
杨婶进去,轻车熟路地挑选着布料,姜茹对这个一窍不通,她只能假模假样地跟着摸了摸,手感好的点头,手感差的摇头。
跟在他们俩身后的老板看得差点笑出声,却还一本正经地说道:“我这布料都不错,你看这匹白纱,总共只有两匹,一匹县令家的小姐买回去了,就剩下这最后一匹了……”
姜茹眼神幽幽地看了店主一眼,您觉得我买得起?
店家咳嗽了一下,他这不是习惯这么忽悠嘛,上次就靠这个卖出一匹顶贵的布匹,那姑娘年纪轻轻,一听说县令家小姐买了就立马掏了钱。
事实上,县令家的小姐才不会来他这小破店呢,毕竟这里靠近城门,又不像是中大街那几家高档店,能逛他这店的都是附近乡下的人,求的就是便宜,所以店家对于他们这种穿的不是很好的人也不会怠慢,尤其是秋收之后,家家户户手上都有点钱,做成生意也不算难事。
店家贼心不死,又指着旁边的一匹布料,“这个是从北疆收购过来的,材料不同,但是非常柔软,您可以看看。”
姜茹先是低头仔细看了看,好像是棉布,这才伸手轻轻摸了摸,的确是很柔软,产自北疆……
“长绒棉?”姜茹问道,这不是她认识棉花,而是她就只知道两种棉花,一种是产自新疆的长绒棉,一种是普通的棉花。
“这丫头真有眼光,就是长绒棉。”店家一拍手,笑着说道。
姜茹的确是有点心动,“怎么卖?”
“七百文一匹。”店家比了一下手指。
好的,劝退,告辞,姜茹转身去看别的布匹去了。
“哎……这真的是好东西,我不骗人,买了不后悔,买了不上当。”后面无论店家怎么说,姜茹都没有再看那个布一眼,这个价格她实在是穿不起。
在杨婶的帮助下,她选了三样布,靛蓝底带白花的粗布,水青色和淡蓝色各一种。
其实她想买点小衣,但是这个时代都是自己缝制的,很少有外面买的,她只能作罢,索性扯了点柔软些的棉布,回去请教杨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