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玉阶 (1)(2 / 3)

拜官山 元宵十三郎 1560 字 2023-07-19

日仆婢簇拥左右的辉煌。由奢入俭难,你年纪尚小,身子娇弱,为兄无用,如今能为你做的,只能是这些小事了。”

易止怜闻言眼睛愈发红的像兔子,怔怔唤一声“阿兄”,已是泣不成声:“阿兄待我这般好,我却浑不知死,往日竟然欺负阿兄……”

易观澜也不接腔,只一笑了之,道回吧:“让婢子打水与你好好盥洗,顺道把头重新梳了,你到底还是易家小娘,怎可灰头土脸,丰仪尽失。”

见阿兄并不介怀她从前的糊涂之举,易止怜脸红如血,也不哭了,讪讪应个是,复行礼离去。

只是临出门时,不自觉顿步,悄悄回头望了眼。见阿兄身着素衣,浑身上下再无配饰,虽袍摆溅染些许尘泥,却丝毫不辱仙人之姿,有如嶅山积雪,皑皑潔净。他眉如飞墨,眼若星裁,因常年积病,唇似欺霜,愈发显得肌肤凝白如脂玉,近乎到了剔透的地步。

她竟有一瞬的恍惚,这般神人,竟是往日那深居简出、沉默寡言到近乎如影子般索寞的阿兄吗?

却见玉人遥遥冲她一笑,“怎的不走?”

她轻咬菱唇,逃也似的飞快离去。

待再不得寻那一抹青,易观澜浅牵的唇角倏然平落,如月沉沧海,不见半点辉色。

她举步走进内室,削薄的脊梁猛然弓起,弯如弦月,簌簌颤抖,忽而一地残红狼藉。

竟是吐了好大一片血。

这等骇人情形,易观澜却漠然视之,已然司空见惯的样子。只淡淡抬手,拭去嘴角尚残的血迹,随即从缺了一扇门的柜里取出草药,另寻个残口陶罐搁在小炉上,点火倒水,熬得一室极苦的药香。

待药熬成,已过了晌午。易观澜懒怠去取王氏仆从送来的膳食,索性以药饱腹。

因着药刚制成,滚烫不能入喉,只得端着碗沓沓走至外廊下,由得绪风将其吹凉。

兰时多澄雨,朝暮浥轻尘。

风拂煦,云销寒,闲听芭蕉三两声,寥寥无限愁。

易观澜平生最厌自寻愁苦之举,不愿驻赏此景。侧眼远眺,天地间新绿濛濛,却被半截焦黑突兀截断。

谁又能想到,这丑陋焦炭的前身,竟是名震建邺的明月楼。

易崇一生纵情,拥艳揽娇,阅美无数。直到遇见爱妾玉娥儿,方知世间真绝色。

玉娥儿虽生于乡野,却天生知音善舞,美艳绝世。无论多么复杂的歌乐,她过耳能唱,踩节能舞。易崇爱极,亲自为她填词作曲,她稍改几字,当即檀口吟曲,柔肢作舞。凡有宴,每每命她于人前歌舞侑酒,见者无不断魂。

易崇大乐,吟叹之:“今生有幸,得玉娥儿,死而无憾!”

于是纳玉娥儿为妾,另眼相待,极尽宠爱。金珠银宝、世罕奇珍,流水相赠,犹嫌不足。易崇豪掷千金,为其建一百丈高楼,手可摘星,登楼远眺,能极目南天,名为“明月楼”,乃是取“天上明月拥入我怀”之意。

人皆艳羡,大赞“美姬配英豪,当如此!”

可惜好物多不坚,琉璃易碎彩云消。玉娥儿名动天下,已然招祸,而最遭人眼红的,还是易崇那千万家财,泼天富贵。

前梁天子在时,尚且无人敢衅。易家虽不比当今四大望族显贵,祖上也是出过开国功臣的。更何况梁天子甚偏易崇——毕竟谁不爱钱?亲封为卫尉,“富超四豪,比胜五候”。

直到梁天子暴亡,眼见易家没了靠山,那些素日与易崇有仇的、厌恨的、单纯只因忌妒的,皆纷纷现形。其中,裕王欲反,其宠臣大将军晁高一马当先,假借索取玉娥儿之名,重兵包围易府,实为掳掠财宝。

易崇抵死不允,晁高大怒,假传裕王令,派手下州郡兵冲闯易府,狼心狗行,肆意抢掠美人财宝。

易家人人自危,仆从尽散奔逃,哭叫冲天。易崇退无可退,避至明月楼,俯见此惨状,悲愤至极。

玉娥儿伴其左右,忽再三叩拜,道:“郎主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