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扶归(2 / 3)

凤鸣意 金朝月 1962 字 2023-07-18

竟然是几瓶佳酿。

“自打你成了翊卫使,整天早出晚归的,伯父也叫我少去烦你。咱们好久没喝过几杯了,快快满上!

——对了!听说你们这两日便是铨选,觐见陛下。怎么样?陛下早就对你另眼相待,肯定给了个好差使,是吧?”

林凤岐微微一笑:“的确是个好差使。”

宋凌霄:“少卖关子,快说!是翰林学士?礼部侍郎?还是……”

“出使淮阴。”

所有的猜想都被这短短四个字截住,宋凌霄神色空白了一瞬。

“你——”

骤然扬起的音量差点吵醒怀中少女,宋凌霄连忙用手捂住妹妹的耳朵,压低声音道:

“你这是要做什么?好好的京官不做,你知道多少州府官员巴巴盼着要回京?!”

林凤岐道:“是我自请的。”

大梁开国不久,开土拓疆后便北上迁都,一应制度还在逐步完善。直到今年,始在各地置观察使,从京都派出,在地方任期三年,勘察民情,巡查吏治。

林凤岐,就是在这个时候,率先请命。

宋凌霄纵是不舍好友离京,也不得不承认:“袖里明珠照尘寰?这倒像是你说出的话。”

林凤岐却摇头:“此句并非我所出。”

宋凌霄茫然,林凤岐却微微蹙眉,反问道:“你……没听过?”

宋凌霄:“?你在说什么?就算有哪个大诗人写了名句,我没听过,你也没必要取笑我吧。”

林凤岐却不说话了。

看着对方略有怔愣的神色,宋凌霄却会错了意。他眉头一跳,先发制人道:“不要再惋惜我没入仕了!多少年前的事,被你念叨多少次了,行了行了。”

“我丢掉门荫资格,跟你没半点关系,是我自己非要跟人家打架的!多大点事啊!”

宋凌霄这样的只爱刀剑不爱诗书的“纨绔”,原本与林凤岐没有交集。二人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只有父母双亡吧。

林凤岐由伯父林召棠抚养长大,那时伯父任国子监祭酒,对他要求极其严厉,把侄儿教得言行举止、仪态风度挑不出一丝毛病,君子风范极佳。

同窗之中,有人钦佩,自然有人忌恨,便拿林凤岐父母双亡的身世来讥笑。

偏偏那几日正逢宋凌霄父亲忌日,他躲在树上暗自伤神,好巧不巧撞个正着。

宋凌霄闻言大怒,翻身而下,提拳便往那人脸上招呼,破口大骂:

“你宋大爷也无父无母,怎样?姓周的,平时在我面前你怎么不放半个屁,现在对着别人耀武扬威,不就是欺负人家脾气好吗?见风使舵的小人,呸!”

一架打完,那人捂着脸,让宋凌霄走着瞧。

林凤岐却道,周公子尽管去诉苦申冤,到时追根究底起来,苦主是周公子还是他林凤岐,便由祭酒定夺吧。

那人敢当面冷嘲热讽林凤岐,自然是捏准了对方一直斯斯文文,在国子监中又一直与伯父避嫌,受了委屈也不会宣扬出来,让他伯父难做。谁知竟然听到这样不卑不亢的反击,当场呆了。

宋凌霄击掌大笑:“早该如此!林凤岐,看来你也不迂腐嘛!”

林凤岐孤零零长在林府,身边无父母兄弟,只有一个伯父,可伯父同时又是他的师长。他自幼耳边听的,不是嘘寒问暖,而是君子之学,中庸之道。

他总是一副含笑温文的模样,似乎对谁都一样好。愿意和他交游之人颇多,却没有一个人能听到他提及自己的襟怀心事,更没有一个人能见到他放下礼法规矩。

那一晚,林凤岐第一次抛却家规训诫,与人在屋顶相对饮酒。

宋凌霄醺然之下,终于吐露心事:

“我妹妹如今生死不知,伯父寻了这么久,一点音讯都无……如果我以后按部就班,铨选入仕,做个文官,那我一生都无法离开京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