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我有三计(2 / 4)

等祁农开口,连老成持重的焦樵都忍不住说话了,在他看来,前两计都如此惊艳,第三计一定也不是凡物。  “第三计,是恤商。”  “降低商税,大力发展商业!”吴驹语不惊人死不休。  “啊?”众人纷纷大惊。  “要鼓励通商,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权,如此,国家可以富庶!”吴驹说。  顿时有人不赞同了:“商君说: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餬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若鼓励通商,岂不助长不劳而获之气焰?”  “此乃本末倒置耳!”  “吴卿,您前面说的我都十分赞同,可这一条就不太对了。”  与会众人纷纷驳斥道。  面对大家的批判,吴驹淡定了喝了一口茶水,一言不发。  于是一众人将目光投向焦樵:“焦卿,您说两句吧。”  焦樵沉默了。  说实话,他也觉得吴驹这一计不太合适,但直觉告诉他,吴驹绝非蠢人,他既然说出来,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一时间焦樵也有些进退两难。  他张了张嘴,只是说道:“如果仅从赚钱的角度来说,鼓励通商,吸引更多人确实是能增加国库收入的。”  李斯作为吴驹的门客,这个时候当然也要义无反顾的站出来表明立场:“齐国重商,因此富甲于诸侯,昔年的郑国也是如此。”  一听二人这么说话,又不免是一番争吵,学者分为两派,双方据理力争,一时间战况十分激烈!  祁农摸着下巴不说话,眉头越皱越深,转头看向一旁的吴驹:“吴驹你是知道的,秦国和齐国不一样,而且如果像齐国和郑国那样重商,会给秦国带来一些弊病,就比如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吴驹颔首,他当然知道这一点,商鞅改革提出了秦国最主要的一项战争利器——军功爵位制,让获取军功成为平民的主要上升手段,继而造就了秦军甲于天下的战斗力!  可榜样的力量是恐怖的,商贾不事生产、无需卖命也能丰衣足食,要是让百姓都知道做商贾就能赚大钱,就能过上好日子,谁还会去卖命当兵呢?如此一来岂不是真正的动摇国本?  “我只是从增加国库收入的方面说话。”吴驹对祁农说。  靠鼓励经商,发展商业来使国家富饶是不会有错的。  宋朝就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不再是主要收入,商业才是。  宋朝商税最巅峰时,总税收中,光是茶、盐以及许多专卖货物的税收就达到了近50%,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强。到了淳熙、绍熙年间,茶、盐酒等榷货达到56%,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惊人的84.7%!  这也正是宋朝经济能如此繁荣的原因之一。  “从增加国库收入方面的话……可行性是有的,不过现在确实用不了。”祁农说。  吴驹微笑:“现在不用,不代表以后不能用。”  祁农一愣,仿佛觉得脑子里突然闪过一道惊雷般:“以后?”  他嘶了一声:“你指的以后是?”  吴驹微微颔首。  统一以后!  重农抑商的政策是不错,但统治者也不傻,他们才不是歧视商贾,相反,重视商贾的理念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管子·小匡》里就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周书》则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商人保证了货物的流通,这么简单的道理,统治者怎么可能不明白呢,只不过是碍于乱世,必须要加以限制,不能让商人势大而威胁国家罢了,商鞅便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这片土地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逢战乱结束,发展经济就会成为主旋律。  七国统一,秦朝开始后,秦始皇下令打开关梁,解除开发山泽之限制,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汉朝沿袭秦朝的做法,宋朝的重商人尽皆知,元代同样重商,明初重农抑商,但同样将商税从三十税一降低成十五税一,可见商业对恢复社会繁荣的重要性。  当然,举的这几个例子中不少都走上了翻车的道路,尤其是宋元时期的官商勾结,商人势大,是真正的动摇国本,这也是历代对商贾加以限制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有些事情不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