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花生碎、还有用几种辣椒配比而成的秘制辣椒油,咸菜都有两种,有涪陵榨菜粒,宜宾芽菜;小菜根据时令变换,夏天是爽脆的藤藤菜(空心菜),冬天是绿油多汁的莴笋。
“张嬢!来碗小面,提黄、多青!”(煮硬点,多青菜)
“老板,来碗韭菜叶!”(不是真正的韭菜叶,而是指面条的粗细,韭菜叶即表示和韭菜差不多宽的面条)
这些重庆小面的暗语,双喜从小就烂熟于心,她甚至觉得,自己对味道的敏锐,就是在那时练就而成的。
到后来80年代不用粮票,物资逐渐丰富后,面馆的浇头才多了起来。最简单的是加煎蛋,还有杂酱、豌杂,酸菜肉丝,豪华点的还有红烧牛肉、红烧肥肠,烧的软嫩耙糯,红油锃亮。
“淑芬儿,你们家煎蛋咋这么香哦,裹起豌杂面好好吃哦!”对面开烟摊儿的老刘边吃边问。
“那当然哦,我们家是用猪油煎的,煎一天要多用我一盅猪油呢!”张淑芬回答。双喜急忙给妈妈眨眨眼,免得她透露太多“商业机密”……
“你们双喜能干,打的佐料也好吃,有天赋!”
“谢谢刘叔叔,以后你下次来,我多给你加料!”
双喜笑着,在这一方小小面馆的天地里,有爸爸、有妈妈、有美食,有热闹的左邻右舍。就这样,她平静安稳地成长到了少女时代。
殊不知,一切噩梦都从那个夜晚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