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抬”出来以后,就近剥一块桦树皮,里面铺上苔藓、地衣,把裹有适量原坑土的人参放在里面捆扎好,称为封包子。 这是临时保管人参的法子。 吕律这还是重生后第一次看到有人卖人参,想凑上去看看品相,顺便听听价格,也好让心里有数。 这可是大货,每一根野山参都是极为珍稀的,年轻收购员也不敢轻易开口,怕说错话,所以不得不请最懂各类山货行市的老师傅前来辨认、定价。 从收购站里出来的,是一个头发花白带着眼镜的老头,到了桌前,上下打量卖参的汉子,伸手示意他打开。 那汉子看了眼老头,动作轻缓地解下封包子上捆扎的麻线,然后在桌上展开。 在揭掉上面盖着的苔藓后,一棵新鲜的人参展露出来。 “是灯台子,真正的野山参。” 这汉子小声说道,生怕老头不知道一样。 所谓灯台子,就是有三枚掌状复叶的人参。 “我知道……”老头看着这人参,也没伸手去碰,端详一会儿后:“你还是拿走吧!我就不说了!” 那汉子脸色一红,匆忙将树皮卷起来重新塞怀里,转身就走。 事情有些莫名其妙,看得一众人议论纷纷。 吕律也是微微摇头,折返回去,叫上陈秀清和陈秀玉继续往集上走。 两人虽然没有过去看,但看着那汉子红着脸匆忙走掉的样子,也知道生意没成。 “律哥,这是咋地了?”陈秀清好奇地问。 “能咋地,用林下参冒充野山参呗!” 吕律笑笑:“收购站的老头是个厉害人,一眼就认出来了。” 当然,吕律也看出来了。 那汉子带来的人参,主根白色,体型较胖,稚嫩芦细长细长而且比较稀疏,只有三根须,而且长得很长,从外形上一看,就知道是人工种植而不是天然野生。 也不知道这汉子咋想的,跑到收购站来晃点收购员。 做得倒是有模有样,可惜别人眼睛也不瞎。 有地精、神草、百草之王之称的人参,向来是神州大地一味神圣不可方物的灵药。 正因为笃信人参的神奇,千百年来,无数采参人毕生守候在山里,甚至有不少人因迷路或是毒虫猛兽的侵袭,把命也丢在里边,疯狂的挖掘一直不曾停止,野参在这年头已经非常的稀少了。 采参人一般需要花费数月才能找到人参。尤其是长白山那边,每到采挖旺季,村里不少青年男子都跟着老人去山里采参,只留下年轻的女人带着孩子留守家中。 人参太难弄到了,于是人们开始把年份不足的人参移到大树下栽培,数年后再挖出,长此以往,这种更省时省力的人参种植方式开始受到追捧,在东北大地上兴起。 吕律很清楚这时候的情况,甚至就在今年,吉林一些人参种植区推出参业生产承包模式,把参田承包给村民。 这个时候,种植出的人参每斤能卖到三四十元,价格相当于一个工人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卖到更高的价钱,参农甚至不远千里将人参带到上海、浙江一带出售。 但是,这是六年的收成,不是一年的收成。遇到灾害,就有可能颗粒无收。 守着三丈地大半年都睡在参地边的窝棚里,半夜起来上茅房都要看上一眼。 经济困难的年代,参农却可以发家致富,有些甚至成了万元户,这就大大刺激了种植热情,一时间,大荒里的参田遍地开花。 而这样的结果,人参大量积压,导致数年后参价大跌。 但,真正野山参的价格,在懂行的人
第二百六十章 家成(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