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提过了?” 诸葛瞻脸色一僵,呐呐道:“尚没。” 关将军斥道: “你既知自己已至束发之年,这等大事,为何却不知先与家中寡母商量?” 一盆冷水直浇而下,让诸葛瞻面有羞愧: “阿姐教训得是。” 看到他这副模样,关将军这才放缓了语气: “男儿有大志是好事,今日回去后,你与叔母谈一下这个事,若是她同意了,我自不会阻拦。” “你既求学于府上,允文允武,终是由你所愿,到时我会亲自向讲武堂要一个名额。” 讲武堂的名额,在别人那里或许是稀缺资源,但对于镇东将军来说,那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忠烈之后,本就可以优先被挑选进入学院和讲武堂。 一如前汉孝武皇帝的羽林孤儿,也都是挑选阵亡将士子弟于羽林骑中抚养。 更别说诸葛瞻是丞相之子。 若是没有中都护和丞相,莫说是讲武堂,就是最基础的学堂,那都不可能建得起来。 要是他们的后人子弟都不能进入,那不就成了笑话? “谢过阿姐。” “不用着急谢我。”关将军语气澹然,“就算我举荐你进入讲武堂,也不过是给了你一个机会。” “想要成为真正的讲武堂学生,是要经过考核的,若是你考核不合格,最终还是要被退回来。” 讲武堂出去的学生,在军中的口碑一直很好,战斗素养都不错,敢打敢拼。 只要经过锻炼,基本都能成为军中基层骨干。 靠的就是讲武堂严进严出的考核制度。 所以就算有资格举荐的重臣,在举荐一个人之前,也得考虑再三。 否则的话,被考核刷下来,丢脸的可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举荐人。 关将军提醒道: “在我出征的这些日子,你最好还是好好准备一番。” “待我回来,要先考考你,若是你连我这关都过不去,那就趁早熄了这个心思。” 诸葛瞻连忙说道:“阿姐放心,我一定好好努力。” 关将军挥了挥手:“你们都下去吧。” 待府上的孩子都退下去以后,关将军看向阿梅和李慕,问道: “前些日子,让你们二人核算有意进入储备局的各家钱粮之事,如何了?” 李慕连忙回答道: “回女君,但凡尚书台那边送过来的名单,都已经核算好了。” “折合成粮食,一共有多少?” “不算那些还没有完全确定的,全部折合成粮食的话,当有三百二十余万斛。” 以这个时代的标准计算,普通一万人马,视军中马匹数量多寡,一年所需粮食,六七十万斛不等。 大汉军中因为马匹和骡子多一些,所以标准也要高一些,但再多也不会超过一百万斛。 三百二十余万斛,足以支撑五万人马大半年,如果真为了节省粮食,一年都够了。 而且这些粮食,也不是说一下子就拿出来。 后面朝廷还可以从蜀地和凉州调粮,从陇右调运战马所需的豆料。 大半年时间,秋粮也都收上来了,怎么说都足够再征调到一大批粮草。 想到这一点,关将军完全放下心来。 只要有了前期这一批粮食撑住,等后面大汉开始转运各地的物资,关将军相信,大军粮草辎重断无后顾之忧。 “后头尚书台会把最后的确定名单送过来,你们二人,要以最快的速度核算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