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大臣皆是一阵骚动。 心思转得快一些的人,一下子就猜到了司马懿的用意。 于是有人不禁在心里感叹: 太傅……这是在顾全大局啊! 曹叡在最后的那几年,饱受打击,疑心加重,多遣禁卫封锁宫禁。 又在后宫设妇官,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以此减少与外臣的接触。 曹叡此举,除了喜欢女色,未必没有被打击得自我封闭的意思。 到了许昌之后,毛皇后因为打听曹叡病情,被赐死。 连同当日服侍周围的宫人亦尽被处死。 在这种高压封锁消息的情况下,曹叡曾在私下里大骂司马懿的事情,仅是在小范围内传播。 再加上曹叡临死前,还留下遗旨让司马懿做辅政大臣——这是曹叡最后试图维护魏国不被分裂的无奈之举。 而曹叡让司马懿做辅政大臣的遗诏,对朝中众臣有着很大的迷惑性。 或许朝堂上有人已经意识到了有些不对。 但在外敌强压的情况下,没有人敢把这个问题挑明——就连曹爽也从来没有公开说过司马懿怀有自立之心。 偏偏曹爽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又渐失人心。 相比之下,现在有人觉得司马懿是在顾念大局,反倒是正常的事。 比烂嘛,正常人自然是下意识地会更倾向于那个不太烂的。 正当众人思绪纷乱的时候,曹爽仍是有些不敢置信地再三问道: “此话当真?” 这个话一问出来,又有人在皱眉。 大将军这个话,实在是显得心胸过于狭隘了,或者说,气度不够。 就算是不信,也不应该直接问出来。 因为这已经算是公开置疑太傅在朝堂上欺骗天子了。 再说了,太傅领军北上抗贼这种大事,只要派人前去洛阳稍加打听,就能知道。 大将军在这种时候,问出这种话,岂不是有失身份? 曹爽问完这句话,也反应过来,自己似乎过于鲁莽了。 只是还没有等他开口补救,司马昭已经朗声道: “这等大事,昭岂敢在陛下面前诳语?” 司马昭话音刚落,太仆王观就忍不住地站出来说道: “大将军与太傅分守二都,太傅北御西贼,太将军南当吴寇,此所以先帝让太傅与大将军辅政陛下是也。” “如今贼兵犯荆州,战事紧急,大将军此时当以退贼寇为要,荆州之事,还请大将军早做决定才是。” 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 历曹魏四朝,先后出任诸多职位。 到了曹叡时代,得到司马懿的举荐,担任从事中郎,后升任尚书,又出任河南尹,转任少府。 曹叡死后,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专权,生活奢侈,曾屡次挪用宫中与府库钱物为己用。 少府本就是掌管帝室收支,王观得知后曹爽所为为,特意造册并把皇室财物封存起来。 曹爽为了方便自己继续侵占皇室之物,将王观调任为太仆。 故而王观早就看不惯曹爽所为久矣,此时再看到曹爽如此分不清轻重,如何还能容忍? 满宠、高柔、王观三人,虽说皆被曹爽架空了实权,但都是四朝老臣,声望隆重。 贼人大军压境,又是当着朝堂所有人的面,曹爽自然也不能轻易驳了三人的面子。 他的目光,在满宠高柔王观等人的脸上扫过,最后还是屈服于形势,咬着牙根说道: “王太仆说的确实有道理,是我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