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事态紧急,诸葛瑾也不敢在武昌多留,在知道暂时得不到朝廷的消息后,他又连忙回转南阳。 现在才刚刚入夏,大部分的百姓家中,可能还有一些底粮。 勉强还能活下去。 但江南不比中原和蜀地。 收不上多少夏粮,收成主要是看秋粮——能正儿八经收夏粮的荆州北部,还是属于魏国。 这就是为什么整个天下大旱,偏偏吴国受伤最严重的原因。 眼下这情况,秋粮就是减一半都算是好的。 真要缺一半粮食,可不仅仅是粮价涨一倍那么简单,而是会涨到饿死一半人为止。 诸葛瑾回到荆州,连忙召来各个大家族的话事人: “诸君,今年荆州粮食欠收,已成事实。荆州能不能撑过这一关,还需要仰仗诸君。” 诸人面面相觑,却是没有立刻说话。 诸葛瑾一看,心里就是一沉。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我的面子,已经这么不好使了? 看到一向弘雅的诸葛子瑜面色不愉,终于有人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 “难道大将军尚未不知耶?” “知什么?” “校事府早已知会吾等,让吾等出钱,向永安那边买粮,这个时候,说不得粮食已经从永安出发了。” 诸葛瑾一听,顿时就是大惊: “这是何时的事?吾怎么不知晓?” “三个月前,吾等就与校事府约好了。大将军一向不沾惹西边的事情,吾等自然不敢跟大将军说起。” 事实上,校事府为了独占功劳,确实曾让荆州各家不得轻易向诸葛瑾等人提起。 再说了,昔日季汉丞相诸葛亮在世时,诸葛瑾为了避嫌,往来书信要么是谈起国家公事,要么是谈家中私事。 至于有家族派出商队前去汉国,想要在他这里获得方便,那却是想也别想。 早些年校事府做事太过火,上大将军等人纷纷上奏陛下,言校事府之过。 唯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却是一声不吭,很明显是不想与校事府起了冲突。 现在这个事情,可是由校事府主导, 大将军就算是真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难道还会一反常态掺和到里面? 所以这说与不说,没有任何区别。 果然,听到是与校事府有关,诸葛瑾便不再多言。 只是问了一句: “蜀地,果真有粮救济荆州耶?” 诸人笑曰: “大将军何须担心?吾等早已派人去查验过了。不说别的,单是那江州,听说一年里就可以种两季稻谷。” “如今他们的水稻,已然结穗,再过一个多月,就可收割了。” 诸葛瑾闻言,面有骇然之色: “一年种两季稻谷?这汉国的耕种之术,竟是如此了得?” 真要如此,那蜀地南边的稻谷产量,岂不是说能翻一倍? “传闻江州太守张伯岐(即张嶷),以前是冯都护部下,牧守江州时,得冯都护所授良种,也不知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