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魏国,原本朝中地位最高的陈群,已经在半年前去世。 曹叡的四位辅政大臣,如今只剩下在外领军的司马懿。 两个月前,尚书令陈矫刚拜司徒,上个月又正好去世。 也就是说,三公之位,皆无人担任。 才刚刚升为尚书令的薛悌走上前,拿起军报,看了一遍,又递给右仆射司马孚,司马孚览毕,再递给中护军蒋济…… 看着底下的臣子皆是默然不语,曹叡不禁更是觉得恼怒: “怎么啦?都不说话?前些日子不都是夸口说蜀虏必然败退吗?” “如今蜀虏兵犯并州,怎么无人提出退敌之策?说话啊!” 曹叡吼出最后几个字后,他只觉得眼睛开始突突胀疼,阵阵发黑,连忙闭上了眼,后靠到软垫上,缓上几口气。 只是蜀虏从并州破关南下的消息,不但让曹叡难以接受,就是久历风雨的一些老臣,亦是被惊得面容失色。 更别提那些五六品的官员,几乎人人都是面有惊恐之色,甚至有人的双腿有些发软。 站都站不起,怎么出列开口说话? 朝堂上罕见的失声,让有些老资历的官员,想起了当年武皇帝差点迁都一事。 那个时候,同样也是有一个姓关的…… 这姓关的怎么老是喜欢领军进逼大魏的都城啊? 压抑的沉默过后,中领军杨暨终于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眼下之急,乃是尽快增援晋阳,只要晋阳不破,蜀虏就不敢放心继续南下。” 曹叡这才睁开了眼,面容疲惫地长叹一声: “如今之计,唯有如此,别无他法,然援军从何而来?” 杨暨斩钉截铁地说道: “河内郡尚有精兵五万,正好可走轵关陉入并州,以备蜀虏。” 幸好当时没有把从河北征召而来的五万人马送到关中啊! 魏国君臣心里,皆是有些庆幸。 要不然,这局势只怕是糜烂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曹叡又问道: “然则派何人前去领军,阻挡蜀虏?” 群臣又是一阵沉默。 如今军中能用者,除了镇守扬州荆州,剩下的,基本都派去了关中。 倒是夏侯三族,还有一些人才,可惜曹叡又不敢用。 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禁一阵悲哀: 武皇帝与文皇帝时,国力雄厚,精兵猛将,不可胜数,怎么到了自己手里,就成了这个模样? 中护军蒋济终于站了出来: “臣愿往。” 曹叡看着这位三朝老臣,不禁流露感动之色,他真情实意地说道: “有劳蒋中护,不知蒋中护可有什么要求?” 蒋济叩首,然后抬起头来,咬牙愤恨道: “臣唯一的要求,就是恳请陛下,下旨治毕轨失职之罪。” 不但是曹叡,甚至魏国群臣,皆是惊骇,不知蒋济为何说出这番话来。 只听得蒋济大声道: “陛下,毕轨先有逼反胡人之举,后有塞外兵败之耻,现在面对蜀虏,又举措失当。” “兵少不知紧闭城门而守,反是与蜀虏战于野外。其召集匈奴之举,尤为可恨,实是将晋阳拱手让于蜀虏啊!” 听了蒋济的话,不少人皆是不明所以,有人疑惑地问道: “蒋中护,匈奴人勇悍,召集起来阻挡蜀虏,有何不妥?” 蒋济闻言,猛地转过头去,把提问的人吓了一大跳: “若是匈奴人可用,为何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