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直了身子,“你说什么?立祠?” “对。”韩龙点头,“某愿用王大的悬赏,换得一处地方立祠。” 李球直勾勾地看着韩龙,心里思绪汹涌,却是一时说不出话来。 兄长令人大肆传忠义之言,李球自然也能猜得到一些用意。 只是没想到的是,竟然还真有人因为此事愿意为关张两位君侯立祠堂。 民间自愿立祠堂,说明了什么? 说明忠义深入人心啊! 至少在南乡是这样的。 李球把手缩在宽大的袖子里,不让韩龙发现他的手指在颤抖。 风起于风萍之末,由微见大,兄长这种方法,已经触及了民意的掌控,由不得李球不紧张不兴奋,还有一丝丝的恐惧。 《忠义无双》一书,除了涉及关张二位君侯,还有先帝。 只是先帝究竟能不能被民间立于祠堂里,却是非李球所能做主。 甚至为关张二位君侯立祠堂,他都不能当场答应韩龙。 “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要上报朝廷,你且先回去安心等候。待有了消息,我自会令人通知你。” 李球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对着韩龙说道。 “谢明庭。” 韩龙起身道谢。 李球想了想,最后又提醒了一句,“民间立祠,需要的是民意,民间越大,朝廷就越是重视。” 韩龙听了,心头一喜,“小人谢过明庭指点。” 韩龙走出府衙,一直等在外头的李浑连忙迎了上来,问道,“师尊,如何?” 韩龙笑笑,“这等大事,岂能一下子就定下来?不过我观这南乡县令,心里应该是赞同我的提议。” “那太好了。” 刘浑脸色一喜。 两人返回落脚之处,关上门,刘浑这才低声问道,“师尊,你说我们这般,当真能引得那兰陵笑笑生出来么?” “能与不能,总是要试试才行。” 韩龙目露担忧之色,“此人能写出当年楚汉相争时隐秘之事,其先辈说不得与当年的事情有关。若是传到幽州,被那些人知道了,只怕就要过来找他的麻烦。” “若是武安君所遗兵法当真存在,又让那些人从兰陵笑笑生这里得了线索,寻得了去,由此借它为祸天下,只怕我韩家就要成了万载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