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尤且感叹,“这招数倒是新鲜,一个活生生的大男人要你救他性命。”
萧青悠悠行步,懒理乱事,“那位兄台声音浑厚,中气十足,不像有性命之忧。”
萧青与苍婧放下所备物品,正欲回屋时,却见管家把那人带进了厅堂。
“若是寻常人,管家不会带进来,此人定有来头,”苍婧一推萧青,“大将军赶紧去见客吧。”
本以为逃过一劫的萧青,还是免不了一会贵客。
踏入厅堂时,萧青还未能看清来者何容,就见他扑通跪地,满腔忧惧,“我乃溧阳国相长史丁齐志,知溧王有意谋反,逃出溧阳,还望大将军搭救。”
来自溧阳的国相长史,这何止是贵客,还是一道惊雷。萧青立刻带他入宫面圣。
无独有偶,丞相杨贺也带了一人入宫,是来自溧阳的国相少史季汇。
丁齐志与季汇相见,二人当堂而哭。他们衣着都算得体,就是面有尘污,发乱颓唐,面圣之时颇为难堪,恐于礼不和,不敢直面苍祝。
苍祝不拒其礼,对二人道,“二位是国相府下人,想必受国相所托,何事只管说来。”
丁齐志上禀苍祝,解释道,“我与季兄受国相所托,一人去寻丞相,一人去寻大将军。此行来旬安,为溧阳众臣请命,望陛下开恩,莫迁怒众臣。”
季汇此刻义愤填膺,“众臣皆不想与溧王行谋反之事。可恨今溧阳为太后把持朝政,太尉执掌兵将。即便是国相,也无法违抗二人,已被太后撤职。”
溧阳众臣倒戈,乃天助良机,苍祝立刻道,“二位不必忧心,区区溧王,难成气候。待事成,朕会权衡众臣之冤。二位既然出逃,也是难归,暂留作外朝之臣,等溧阳事一毕,朕会论功行赏。”
丁齐志与季汇感激涕零,一跪长拜,“多谢陛下开恩。”
季汇又有言道,“国相与我有言,他可助蒙将军入城,望陛下恩准他进三赤城。”
“他倒是诸事皆明,准了。”苍祝说罢,让二位奔波劳累之臣暂至旬安的山甫宅院休息,由马宴去安排。
苍祝正拟一令给蒙归,萧青忽而盖住其笔下之令,此举让杨贺大为一惧。
然苍祝并未有气,反问萧青,“你不希望溧阳国相进三赤城?”
“有三赤侯那封血书,加之我们所派之人,溧阳朝堂皆乱,他们逃出不算怪。可溧王谋反之心已久,他手下皆是为他出谋划策之臣,他们却说不想为溧王谋反。未免太过自证清白,”萧青又转身问杨贺, “丞相是怎么遇到季汇的。”
“我当时出门办事,回府就见他在厅堂。我夫人说他在府门前哭喊,要我救他性命,问及缘由,我夫人就把他请进来了。”杨贺说完一短叹。
“真是如出一辙,”萧青觉察杨贺有微道尽之言,“丞相何故忧虑。”
杨贺略微带羞,“都是家事。”
听这两人之言,苍祝也放下了笔墨, “无妨,我们算沾亲,说来听听。”苍祝难得公私不分一回。
“是我因此事怪罪了夫人。若是来者不怀好意,她将其请进家门,我又未在府中,岂非要出事。”杨贺道。
“不怀好意?”萧青低头见未完成的圣令,对苍祝道,“他一提三赤城,我也觉来者不怀好意。陛下怎么知道进三赤城的一定是国相呢?”
苍祝纵看萧青与杨贺神色凝重,稍作一缓。
天降馅饼,纵然唾手可得,是个捷径,但围城之计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不可功亏一篑,苍祝还是深思熟虑了一番,“也是,况且也尚不知出逃者就是倒戈者。”
苍祝撕了写了一半的圣令,打算暂不动声色,看看丁齐志与季汇他们到底是真行倒戈还是别有他意。
于是,就闻丁、季二人在安顿后,常去丞相府和大将军府拜访。
风雪之日,窗外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屋内炭火烧得热,连暖手炉也用不到了。一盘棋局正是如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