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接着,凯菲斯开始观察这个观众,最终猜出纸上写的是什么。 百试百灵,从无失手。 因此,凯菲斯也被人称为“神奇的凯菲斯”。 阿莱格里教授和华生不相信世上有这么神奇的读心术,他们前前后后现场观摩了凯菲斯大约十几场表演,然后最终破解了这个魔术。 魔术说穿了,一钱不值。 这种魔术,需要四个人,以及一把椅子配合。 魔术师凯菲斯,坐在观众席上的托a,以及藏在舞台幕布后横梁上的b,和在下面等待的c。 观众被请上台了,在事先设定好角度的椅子上坐下,凯菲斯会给他纸和大号的笔,让他在纸上写上自己心里想的物品。 接着凯菲斯就会背过身去。 其实,在观众写的时候,b已经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写的是什么,然后会迅速的告诉c。 c离开来到指定位置,发信号给观众席上的a,接着a,会再把这个信息传递给背对写字者,但却面对观众的凯菲斯。 什么放进铁盒子之类的,无非就是拖延时间而已。 所以凯菲斯能够轻松的猜出里面写的是什么。 只有最后一个问题: 凯菲斯、c和a,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的? 阿莱格里教授和华生很快也发现了。 凯菲斯发明了独特的“凯菲斯密码”,即把英文中的二十六个字母,用独特的手势,和简短的短语表达出来。 比如香蕉:“banana”。 伸出食指,用大拇指快速的敲击嘴唇三下,台上的凯菲斯很快就能明白。 …… 凯菲斯大概不会想到,他发明的“凯菲斯密码”,对未来的心理学界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时的阿莱格里教授和华生,虽然发现了凯菲斯的秘密,但他们不会去揭穿这个秘密,从而砸了人家的饭碗。 他们甚至都没有对什么人提起过,包括他们的学生。 两个学者仔细的记录下了“凯菲斯密码”,并且对其进行了研究。在那次“纽约会议”中,他们也部分使用到了凯菲斯密码。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凭借着对对方生活习惯、人性的了解熟悉,才能猜到对方写的是什么。 在二十多年后,魔术师凯菲斯去世后,他发明的密码才会逐渐公布与众,并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很多心理学家都掌握了这一密码…… …… 孟绍原当然知道什么是“凯菲斯密码”,但如果当着阿莱格里教授的面说出来,绝对会让教授产生怀疑的。 他和华生的这份研究,现在可还没有公开啊。 所以他很“谦虚”的向阿莱格里教授请教了什么是“凯菲斯骗局”。 阿莱格里教授和他讲解了一下,并且详细说明了“凯菲斯密码”的使用方式,本来他还在担心孟绍原是否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掌握,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这份担心是多余的。 孟绍原不但快速“掌握”,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精简了其中一些不必要的手势。 阿莱格里教授确认自己在中国发现了一个“天才”。 可怜的教授,他可不知道孟绍原掌握的,是经过后人几十年改进后最完美版本的“凯菲斯密码”…… …… 在国际饭店一见面,孟绍原和阿莱格里教授已经开始频繁的通过“凯菲斯密码”进行交流。 两个人一见面就紧紧的握着手,看起来是在那里彼此交谈,其实却已经用手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他们在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