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新产品,我们想试下市场的反应,所以订价不高......”叶还剑也帮口。
“呃.....”黄总稍作犹豫,然后说:“还是下次吧,我们现在资金并不是很充裕,仓库里存着很多货都没销出去,还是看看再说吧。很不好意思。”
陈菊东他俩怎知大多数商家都是精明的,慎重的,不会贸贸然冒险。你们推销的又不是知名品牌,怎知道购买者会不会接受,愿不愿意尝试,质量有没有保证,凭什么相信你?
“黄总......”叶还剑还要说什么,却见那黄总已转身和那小伙子用潮汕话讲话,只好截了口。等他们讲完,叶还剑再想说时,黄总则用温和惋惜的语气一再强调说,节能产品不错,使用环保灯泡必是大势所催,待你们的产品有了一定的消费认知度了,我一定会进货,等等。并给了他们一张名片,说名片上有电话号码,有空可以联系。最后黄总笑笑说,“不好意思啊,我有点事。”接着到屏风后面上楼去了。
小伙子则把节能灯泡取了下来,带着送客的意思拦在叶还剑面前,他和叶、陈差不多年纪,笑着脸同情地对陈菊东二人说:“我觉得你们的节能灯泡挺有创意的,将来一定会的市场。或者你们过些时间再来?”
陈菊东和叶还剑知道那只不过是客气说话。陈菊东继续想说什么,叶还剑拉着他走出店。
陈菊东低声说,“你拉着我干嘛?”
叶还剑说,“再说也没有用,人家还是挺客气的,见好就收吧。”他以为陈菊东会再强行推销,惹人家不高兴。那黄总怎说也是同学的老乡,怕搞不好令同学难堪。
“我是想把样品留下给他们,既然他们想知道性能如何,干脆给他们做试验,开着灯,检测几天就知道有没有省电了,他们觉得效果好自然给找我们下订单的。”陈菊东说。
“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把样品给了他们,那下次我们拿什么去给商家介绍?”叶还剑笑着说:“再说,样品也要成本的,万一公司不允许那样做呢。”
陈菊东觉得有道理,无语。
他们沿着这条建材街走到尽头再没有灯饰店,看时间已经接近六点,心想街上的店铺差不多要关门,只好回校。
这次的收获是一张某五金店老板的名片。
在一次公司总结例会上,陈菊东和叶还剑提出了他们的想法,就是把样品派发给销售商让他们检验产品的效果,他们试过觉得好自然会主动批量订购,相当于做广告。公司的回复和叶还剑说的差不多,说样品的成本不低,各个销售商都给派发,投入太大,加上产品有厂家的技术机密,怕过早在市场上出现防制品。
总结例会后,他们买了一张市区地图了解一些建材市场的位置,才知道好些建材市场都在市郊,虽然他们学校也不在市中心,但离那些建材市场还是远得很。
之后的一段日子,他们就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去跑建材市场,找到照明的商铺区,然后挨家挨户地进行推销。和善的商家还会接受他们的推销,大概了解下他们的产品,看看新产品介绍说明。有些态度不好的就像驱赶叫化子一样直接拒绝他们进门。这对于平时就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从小就好胜从来不看别人脸色做事的陈菊东很难接受,难免感觉委屈,但又不想就这样中途弃馁。
自从陈菊东做业务,舍友们见他总是匆匆忙忙的,不打击也不支持。而付晓青偶然会给陈菊东打打气。她说,万事起头难,不要弃馁,加油!
有次,他们来到一个灯饰店,店主是个干瘦的50来岁的大叔,有过几次的经验,陈菊东知道那些肥胖的店主通常是做生意灵活变通,八面玲珑,不管是顾客还是推销业务员他总是以满脸笑容相迎的多。而干瘦的店主也多是不善经营,效益一般的象征。陈菊东以为他会拒绝他们推销。想不到那店主竟然让他们进门作推介。开始时他还耐心听叶还剑对产品作了一翻介绍。后来,他却突然脸色一变,说,“你们年纪轻轻的就学人出来做业务,才初中毕业的吧?连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