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文一侧的底线中点,瞄准纳达尔一侧的底线中点击球。 基本就是点对点。 而且,高文的准备更好充分,深区压得非常到位。 压线! 赫! 伴随着现场一片涌动的惊呼声,高文的击球成功压在底线之上,准确无误,几乎相当于靶心水准。 又重又深,又沉又转。 高文成功压制住了纳达尔,但是,真的是如此吗? 纳达尔一个侧身,侧到正手位,左手就已经快速起拍,面对脚底的反弹球,他已经做好万全准备—— 在今天的比赛里,高文屡屡通过底线深区的脚边反弹球来限制纳达尔的进攻,纳达尔也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并且一直通过不同方式来化解困境。 上一拍的反手小球,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其中一种策略;而这一次,纳达尔又再次改变战术。 提拉、绕头、纳式上旋。 网球,高高扬起,过网高度应该在四米到五米左右;强烈旋转将所有阳光卷起来,模糊为一团光晕。 然后,下坠、重击。 直线。 又又又是直线。 连续第三拍,两位球员在点对点的位置通过不同的击球手法施加压力,看似没有变化的击球线路却将强强碰撞的对抗强度缓缓提升,神经完全紧绷。 深、重、转。 这就是纳达尔绕头上旋的典型特性,在罗兰-加洛斯更是得到完美展示,尽管纳达尔没有追求压线效果,但落点够深,旋转直接朝着高文的脸孔旋转靠近,近身压迫的挤压感层层叠叠地扑面而来。 呃啊。 高文必须后撤,面对这样正面挤压的纳达尔回球,如果强行击打反弹球,大概率结果就是高射炮—— 费德勒做过诸多尝试,但成功几率依旧无法令人满意。 后撤。 调整。 让位。 高文连续小碎步撤出空间,视线锁定那枚高速旋转的网球,一边移动一边感受着持续不断的压迫感。 同时,伴随着旋转的释放,击球点还在持续升高,从腰腹到胸膛再到肩膀,还没有来得及眨眼就已经持续上升,朝着头顶高度突破,机会转瞬即逝。 然后—— 后撤之中的起跳,正手摆出大鹏展翅的进攻需姿态。 腾空,挥拍,击球。 通过跳跃的姿势,找回合适的击球点,在胸口附近挥拍出手;通过跳跃的姿态,将身体重量叠加挥拍。 高点进攻。 高文没有再继续僵持也没有被动防守,而是在困境之中突然提速打破平衡,凭借高点进攻暴力出击。 全场,瞠目结舌。 正手,反斜线,瞄准纳达尔左侧的正手位展开锤击。 暴力。 释放。 一声怒吼宛若平地惊雷般炸裂。 纳达尔意识到危险,脚步才刚刚启动,却已经太迟了,视线余光捕捉到一抹芥末黄光影宛若箭矢一般洞穿自己的正手区域,落地炸裂,引爆能量。 轰! 红土,爆炸,烟尘滚滚,地面留下一枚陨石深坑。 纳达尔只来得及迈了第一大步,就已经知道来不及了—— 僵持、对峙、压制的回合里,高文非常突然又足够暴力地打破平衡,以一拍雷霆万钧的正手彻底颠覆局面,横扫千军又蛮不讲理地为这分画上句号。 制胜分,属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