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皇帝很满意。 皇帝以为,自己都消减用度,做出了表率,这些人就算是为了不扫自己的面子,也该多吐点儿东西出来。 可当皇帝第二天看到户部呈上来的捐赠的册子之后,脸色顿时黑如锅底。 “诸位爱卿可真是两袖清风!” 皇帝将记录捐赠数额的册子摔在金銮殿上,大发雷霆, “朕瞧着你们平日里出入歌楼酒馆的时候,动不动就是一掷千金,这轮到国家有难,需要你们捐献点儿小钱,你们就都是些分文没有的穷光蛋了?!” 群臣被训得没话可说,唯唯诺诺不敢吭声。 谁敢真的交大量金银出来啊? 朝廷俸禄才多少?加上一大家子的开销, 里里外外都是个要钱。 这会儿就算是逞能在皇帝面前得个脸, 事后皇帝缓过神来,问你哪儿来这么多钱的时候, 又怎么答? 贪污?受贿?还是违反法纪,以官谋商? 那一条都是轻则贬官,重则满门抄斩的大事儿! 谁敢赌啊》 也就只有许相这种百年经营,又有几朝帝王封赏的世家,才真的能拿出不俗的财物来。 就那册子上,许相一个人的捐赠,就抵得上其他所有人捐赠的总和了。 但那又怎么样? 就册子上写的那点儿,也不过是人家手指头缝儿里漏出来的。 真正搬空了家的,估计也就徐开达和王卫涛那两老小子了。 他们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真真实实没多少钱,所以也不怕皇帝追究。 可是其余人就不一样了,要是拿出来的钱太多,惹起皇帝怀疑,那最后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还不如少捐一点儿,装个穷,就当自己真穷,挨一顿骂, 也总比之后丢官帽、掉脑袋要强。 再说了, 这满朝文武,一个捐一点儿,少是少了些,数量上也还算是可观,勉强救个急还是行的。 他们在捐款的时候,都是有好好对标徐开达和王卫涛这两个掏空家底儿的家伙,仔细地权衡计算了一番的。 如此,就既不会少到让皇帝特别不能接受,却也绝对不会太拔尖,引起皇帝的“另眼相看”的。 对于这些朝臣的心思,皇帝自然也是门儿清,所以气归气,却也是没有办法。 发一通火,最后还是只有作罢。 这些钱支援前线肯定是不够的。 光是路上的损耗,就是一大笔开支,真正到了前线,还不知道能剩下几分。 这也就只能是说之后作为抚恤金,赔偿给大梁定远侯的家人。 至于前线…… 从战报上来看,晏清也没找他要粮饷, 估计是有自己的方法。 毕竟打了这么多年仗, 富有富的打法,穷有穷的打法。 她没张口要,说明前线粮饷还没紧张到得紧急调运的程度。 这些事,皇帝明白,底下那帮子大臣心里也清楚。 所以他们是一点儿不慌。 反正皇帝就是想找个借口,从他们这儿捞点儿钱,多少填一下国库的亏空罢了。 谷蓄 他们适当性地给一点儿,也就差不多了,免得闹得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群臣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让皇帝气恼,却又让皇帝无可奈何。 发过一趟火之后,皇帝还是只能作罢,心情不虞地示意安宁,让这群守财奴没事儿就自个儿滚蛋,别在自己眼前晃悠。 安宁接收到皇帝不耐烦的视线,立时扯着嗓子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