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阶级固化长治久安(1 / 2)

“父皇。”

太子恒又朝着陛台之上的庆忌躬身行礼,正色道:“我大吴之国格,我大吴所倡导之忠、孝、仁、义、礼、智、信,莫衷一是,只有读书人才能深谙,国人却是大多未能理解其真意。”

“谁敢说农民、工匠、商人就不能读书识字?”

“我大吴有国子监,国子监有政、兵、工、农、商、医六大学院!”

“士农工商,四民分业。何故只有士子能读书,有受教育的机会?”

“难道其余工匠、农民就不是我大吴之国人吗?”

“太子言重了!”

邓析皱着眉头道:“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是我大吴子民。”

“然,老夫最担心的还是一旦开启民智,会给天下人一种错误的观念。”

“什么观念?”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如果人人都有求学的机会,谁还去务农?谁还去务工,谁还去当兵打仗?”

“老夫之所以反对开启民智,反对大吴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并不是在否定其余人等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而是老夫认为大可不必。”

“我大吴本就有国子监,有郡学、县学和乡学,各地之学堂数以千计,每年都能为大吴培养出数万士子,甚至是十几万士子!”

“难道这还不够吗?”

“非要人人都有书可读吗?”

邓析的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公卿百官也都罕见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认为邓析所言,不无道理。

毕竟大吴的官学可不少,人才储备是完全够用的。

太子恒还想反驳邓析,却被中书令曾点抢先一步了。

曾点站出来反驳道:“邓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我大吴的人才储备足够了,但,当真足够吗?”

“非也!”

“如那些被选派出去,到各个藩王国出任朝臣官吏的士子,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具备真才实学?又有多少人是凑数的?”

“至于各地设立之官学,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入学的。”

顿了一下,曾点意味深长的道:“我大吴而今家殷人足,不说家家户户奔小康,却也足够温饱了。”

“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有能力交得起学费,供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

“为何他们有求学之心,却还是无书可读,连官学,连最基层的乡学都进不去?”

“不外乎身份、人脉!”

“他们不是贵族出身,而是平民,可能上一代人还是奴隶,连姓氏都没有的奴隶、贱民。但这是他们的罪过吗?”

“不是!他们的父亲、祖父通过自身的努力,上阵厮杀博取军功爵,摆脱了奴隶的身份,但归根结底,他们仍是平民,无法摆脱普通人家的身份,注定是上不了学的。”..

“有钱的商人还能通过塞钱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入读,不断深造,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登堂入室,在仕途中平步青云。”

“而家庭勉强温饱,甚至是吃穿不愁的家庭,却还是读不了书。”

”父亲是士兵,孩子也是士兵,下一代也是士兵。”

“父亲是农民,孩子也是农民,下一代也是农民。”

“如此劳苦大众没了上升通道,只能各安本业,天下万民哪儿来的动力?”

“我大吴设立军功爵之初,为的不正是打破这种桎梏,使国人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吗?”

“好!”

“彩!”

曾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