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 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接着,庆忌又斋戒沐浴三日,到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 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 庆忌首先在万众瞩目之下,穿着十二冕旒的皇帝服饰,手持玉圭,一脸严肃的神色,登上封祀坛祷告。 庆忌祷告之际,群臣纷纷唱诵着属于吴国的礼乐《吴颂》。 这场声势浩大的封禅大典,前前后后一共持续了半个月,可见其礼仪有多么繁琐。 临行前,庆忌还特意在泰山之巅的立下了一道石碑,让书法大家文种在石碑上撰写碑文,为庆忌歌功颂德——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三有二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四守之内,莫不郡县。四夷八蛮,咸未贡职。民遮蕃息,天禄永得,刻石改号。” 这就昭示着,庆忌的泰山封禅仪式,终于落下了帷幕。 离开泰山之后,庆忌的出巡队伍又一路南下,顺着邗沟,水陆并行,要前往吴国的东都金陵。 按照庆忌定下的规矩,凡皇帝所在的国都,即是政治中心。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在庆忌的有生之年,吴王朝以后的政治中心,都会是金陵。 …… 时值十二月。 邗沟之上,波光粼粼,千帆竞走。 各种各样的大船航行在水面上,阵势是空前的浩大。 这正是庆忌的出巡队伍。 说是出巡队伍,其实应该说是“迁都队伍”更加妥当一些。 庆忌把太子恒留在咸阳坐镇,自己则是领着孙武、文种、孔丘、范蠡等三公九卿,国家大臣,以及数以万计的朝臣官吏、军队、后宫诸妃、内侍、宫娥一起搬迁回了金陵。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还留在咸阳。 此时的庆忌,正站在楼船的甲板之上,俯瞰着邗沟两岸的湖光山色,倍感心旷神怡。 这条邗沟,是庆忌早年下令开凿的。 他最初的用意跟历史上的吴王夫差一样,为的是北上争霸,直接从邗沟进兵中原。 但是,这么多年来,邗沟的军事意义不算大,反而充当起了重要的漕运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