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惯例,庆忌在崇政殿举行了一次大朝会,凡是朝中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大臣,都务必到场参加。 “故卫之地,置东郡。” “故鲁之地,置泰山郡。” “故宋之地,置东海郡。” “故齐之地,一分为二,置渤海郡、琅琊郡。” “另外,原来的上郡一分为二,另置北地郡。” 原本上郡是吴国最大的一个郡,只是城邑较小,人心还未归附,所以吴国一直不遗余力的进行开发。 这么大的一个上郡,不符合吴国的实际利益。 也不一定便于管理。 所以,庆忌结合实际要求考虑,决定划分上郡的一半,另设一个北地郡。 所为者,不过是想统一治理,以分原上郡郡守之权。 在增设了北地郡、东郡、东海郡、泰山郡、渤海郡、琅琊郡之后,此时的吴国,已经有了整整四十一个郡。 分别是:吴郡、会稽郡、九江郡、泗水郡、闽中郡、庐江郡、苍梧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南郡、南阳郡、豫章郡、黔中郡、滇郡、交趾郡、汉中郡、衡山郡、武陵郡、三川郡、淮水郡、巴郡、蜀郡、长安郡、上郡、陇西郡、河东郡、颍川郡、上党郡、济北郡、清河郡、恒山郡、太原郡、河内郡、魏郡、北地郡、东郡、东海郡、泰山郡、渤海郡、琅琊郡。 人口方面,庆忌保守估计,吴国此时的总人口突破了三千万大关。 而还未被吴国灭掉的燕国、代国、中山国,人口加起来都不一定能超过三百万,只是北方三国的军力较强(穷兵黩武),仅此而已。 庆忌要灭掉北方三国,难度可能更大一些。 为何? 因为燕、代、中山三国的精锐之师尽在,不好招惹。 代国是赵无恤在赵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代地为基础。 但,这两年来,赵无恤一直都致力于对外开疆拓土,赶走了东胡人,吞并了娄烦、匈奴等多个部落,设置代郡、雁门郡与云中郡。 作为后起之秀,代国的军力丝毫不弱于燕国与中山国。 中山国不必赘言,疆域面积在北方三国中最小,但军力鼎盛,桀骜不驯,厮杀起来非常的悍勇。 就连吴军锐士跟中山人的勇士一对一单挑,都占不到多少便宜。 燕国作为一个古老的诸侯国,存在最久,综合国力在北方三国中最强,军力却是相对来说较差的。 柿子要挑软的捏,吴国要动辄大战,继续发动大一统战争的话,下一个要灭掉的国家,不出意外的话,就会是燕国。 但是,代国与中山国未必会袖手旁观。 有鉴于此,庆忌才没有趁着吞并东方三国的势头,一鼓作气发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