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吴国官民比例(2 / 3)

br>
诚然,吴国有着稷下学宫,而且每年进入吴国谋取功名利禄的列国士子不少,都能作为吴国的官吏使用。

但,吴国推行的是察举制。

若是没有庆忌的任命,或者是朝臣官吏的举荐,那些士子一般都很难有出头之日。

别看吴国现在拥有天下列国当中最多的士子,人才储备也最多,但还是供不应求。

吴国在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县制。

郡,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

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朝廷节制。

郡尉,辅左郡守,掌管全郡军事。

郡监,掌监察工作。

郡之下是县。

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

令、长为一县之首,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

县令下设尉、丞。

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

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

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

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里设里正或里典,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

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亭。

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

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

乡里的作用逐渐强化,并超过郡县,所以民间有知乡里不知郡县的说法。

故而,莫说是里长、亭长、三老这样的乡吏,便是在郡县一级,吴国的官吏都超过了八千人!

这种比例,跟历史上三国后期的蜀汉比起来,相去甚远。

蜀汉灭亡时,后主刘禅向司马魏献上了户籍,户籍显示蜀汉总人口为九十四万人,士兵十万人,官吏四万人,兵民比例为10.6%,官民比例为4.3%。

相当于每十一个百姓要养活一个士兵,每四个百姓要养活一个官吏。

相比之下,魏国总人口为四百四十三万人,总兵力是五十万人,兵民比例是11.3%。

相当于十一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

东吴的总人口是二百四十万人,总兵力是二十三万人,兵民比例是9.6%,相当于十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

因此,魏、蜀、吴三国比起来,兵民比例是比较接近的。

蜀汉的兵民比例差不多就是曹魏与东吴的平均数值,并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在当时来说算合理的。

以这个兵民比例来说,魏国的农民负担才是最重的,东吴的农民负担是最小的,蜀汉居中。

当然,三国时期,那已经是盛行的募兵制,属于国家要负担职业军人。

吴国推行的也是募兵制,不过还可以并行全民皆兵制度。

吴国现在的总人口,现在大概是一千七百万人。

常备军是多少?

不知不觉中,超过了四十万。

兵民比例为2.3%!

官吏总数则是不到二万人。

官民比例为0.12%!

即,在吴国,大概四十三个黎庶,养一个兵。

八百五十个黎庶,养一个官吏。

这样的比例,说多不多,说少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