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没有出巡过。 一个国君,巡视自己的疆土,那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庆忌在位二十多年,大规模出巡的次数就有四次。 现在,是第五次出巡了,而且规模、范围应该是最大的一次。 …… 西域都护府,乌垒城。 在敞亮的偏堂中,公子繁与自己的副手,校尉伍明对席而坐。 公子繁的手中,还握着庆忌不久前给自己颁下的诏令。 “颜回那个匹夫,真是不为人子。居然怂恿父王收回我的特权,让我回国都述职。” 公子繁哼了一声道:“我这一去,怕是不能再担任大都护了。” 对于这种事情,公子繁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公子,我听说大王还将太子调到咸阳,入主东宫,这恐怕是为太子造势,以便于太子日后更好的继承大统。” 闻言,公子繁皱着眉头道:“我父王可是身体有恙?” “应该不是。” 伍明摇摇头道:“大王圣体康健,龙精虎勐,并未听说有什么不适。” “哼。父王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给太子恒造势。” 公子繁颇为不满的道:“吴恒这厮,论功劳,论能力,他哪一点比得上我和大兄?” “若非他是嫡长子,而大兄是庶出,他就不配为我大吴之储君。” “……” 伍明沉默了,不敢接公子繁的这个话头。 公子繁并没有太大的野心。 只是,他对于吴恒成为储君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 在公子繁的心目中,公子鸿德才兼备,有开阔之心胸,公子鸿才是最合适成为吴国储君的人。 若非顾及到庆忌,顾及到咸阳的驻军也很强大,公子繁说不定会联合公子熙、公子章等人,一起出兵清君侧,拥立公子鸿为新王,继承大统。 这种事情,公子繁早就考虑好了。 万一自己的父王庆忌哪一天突然薨逝,太子恒仓促继位的话,他就联合诸公子,一起发兵进逼咸阳。 若太子恒不在国都,那就更加顺利,公子繁将直接拥护公子鸿为新王! ……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87年,农历六月末。 庆忌在咸阳,召开了一次“官吏考核大会”。 凡朝中、地方的大臣官吏,尽皆要参与考核,从政绩、才学、品行、风评等各个方面,综合考核之后,会决定被考核的朝臣官吏,究竟是要晋升,还是降职,或者是遭到罢黜…… 每一次的官吏考核,都会使吴国的朝臣官吏们“有人欢喜有人愁”。 毕竟,当庆忌的臣子,太卷了! 就目前而言,选拔官吏制度方面,最适用于吴国的,莫过于察举制。 这是庆忌在赋予吴国的朝臣官吏一个特权,同时为国家任贤用能所作的一大举措。 当然,察举制的弊端,还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在察举制下,虽然察举科目很多,但天下之大,贤人之众,不可能把所有贤人都推荐给国家。 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贤才被埋没在乡村野氓中,终身未得任用,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不过,在庆忌的治下,每个朝臣官吏,倒是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