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 既然要施恩于民,庆忌何不做得彻底一些? “二三子。”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陛台之下的一众公卿大夫,缓声道:“这两年,我吴国的新生儿相比往年较少,原因何在?” “寡人想过,鼓励之资,仍不足备也!” “吴国原本没有口赋一项,是当年为了增益国库收入,维系前方战事及民生而添置的。” “而今国库充盈,为鼓励生育,寡人决意,取消口赋,凡十四岁以下之少年幼儿,皆不必收取口赋!” 要知道,之前吴国三岁到十四岁的少年儿童,是要被收取二十钱的口赋的。 不多,但胜在新生儿的数量够大! 这“算赋”,则是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人头税,一般收一百二十钱。 一年时间,仅口赋一项,为国库增加的收入,便是大概七千三百八十九万钱…… 顿了一下,庆忌又道:“另外,国人生儿育女,应多多益善。” “生一子或一女,一年赏布二匹,钱一千文;生二子或二女,一年赏布四匹,钱二千文。以此类推!” 庆忌为了鼓励黎庶生儿育女,也是不惜血本的。 早在变法之初,吴国就曾明令黎庶:凡我吴人,生育一子,可奖励美酒二坛,犬一只,生育一女,则奖励美酒二坛,豚(猪)一头。以示慰问! 在孕妇分娩之时,派医者接生,助其顺产。 而今,在这一基础上,庆忌还要赏钱赐布! 超生? 不怕! 国家帮着养! 生得越多越好。 这样的福利政策,不可谓不丰厚。 生的儿女越多,奖励就越发的丰厚,根本不必担心养不起。 而在关于是否开启民智的问题上,庆忌是绝口不提。 即便庆忌拿出来跟群臣商量,估计都难以得到众人的认同。 为何? 因为现在开启民智,根本不合时宜。 如战国时期的商鞅,曾有五个愚民政策—— 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何为“壹民”? 统一思想! 何为“弱民”? 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何为“疲民”? 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何为“辱民”? 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何为“贫民”? 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 总结来说,人穷志短! 五者若不灵,杀之…… 庆忌不会做得那么过分,但还是认为商鞅的愚民政策,的确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那样的秦国,注定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一切都要为军事所服务(军uo主义)。 吴国则不然。 庆忌所考虑到的,开启民智有利有弊,但是对于庆忌,对于吴国王族而言,绝对是弊大于利。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庆忌可不敢保证,自己的后世之君一旦出现昏庸无道之辈,是否会被吴国培养出来的读书人推翻…… 所以,私心作祟之下,庆忌才会对吴国开启民智之事,置若罔闻。 即便他知道这么做,也无法保证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