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中。 …… 庆忌是那种说到做到的人。 既然想妥善安置这些残疾人,就一定要想出一条合理的对策。 所以,在夜幕降临之时,庆忌就在卑梁府衙的公堂中,传召了随行的四位大臣。 他们分别是治粟内史范蠡,卫尉伍子胥,御史大夫孙武与大行令孔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九卿之一的典客,官职名已经被改为大行令。 至于庆忌的两个儿子,吴鸿和吴熙,则是坐在他的两边旁听。 “二三子,寡人欲善待我吴国之残疾者。然,如何善待之,还请二三子畅所欲言,商议出一个章程。” 闻言,孙武、范蠡等人,都不禁面面相觑。 但,这并不出乎他们的意料。 因为庆忌从来都是一个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人! 既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出了承诺,就一定会做到! 孔夫子沉吟片刻后,率先朝着庆忌垂手道:“大王,臣以为可加大接济之金,奉养残疾者,周礼中有‘六养’,宽以待残疾者。” “只是大小不一,大王既有善心,何不可收而养之,官之衣食?” 闻言,庆忌不置可否。 伍子胥却是持反对意见,道:“大行令此言差矣。” “大王早年便有言在先,我吴国不养闲人!四肢健全者,不可乞讨,一经发现,贬为官奴。” “而残疾者可以乞讨,这已然是大王法外开恩,对残疾者网开一面。若是如此,残疾者仍不能苟活于世,便是他们自己的事!” “与大王何干?与社稷何干?” 伍子胥绝不是一个良善之人。 更没有什么悲天悯人的心肠! 在他看来,没有利用价值的废物,活着有什么用? 竟然还需要国家奉养,怕不是在想屁吃! 不过,吴国之前对待残疾人的态度,的确是模棱两可的。 每个地方对于残疾人接济的标准都不一样。 有的地方是能真的奉养残疾人,让他们不至于被饿死。 有的地方,就跟卑梁一样,实在是养不起残疾人,发的救济粮,也只够他们吃几天……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要看一个地方的经济条件,以及当地的父母官是否有一颗好心肠。 “卫尉所言,大谬也!” 孔子怒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残疾者都没有放弃自己,社稷何以摒弃之?” “哼!” 伍子胥不屑一顾的冷笑道:“大行令,既然汝这般悲悯残疾者,何不自掏腰包,行乐善好施之举?” “老夫何不可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