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早就跟霜打的茄子一样,大人却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王诚寻声望去,正见一名中年汉子走了过来。
天气有些凉,但此人穿着马褂,两条健壮的胳膊裸露在外,脸色和皮肤都呈古铜色,正是船老大。
他是吴家的老人,唤作郑成,很早就在水上讨生活,本身也是一位大成境界的武师,实力很强。
等郑成走到跟前,王诚问道:“老郑,昨晚我身上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郑成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大人昨夜体内不时传来声音,就像这滔滔的河水,奔涌不息。”
“还真有!”
王诚一惊,而后继续追问郑成:“还有没有其他的变化?”
郑成摇头道:“大人何等身份,俺老郑怎么敢随意靠近?”
见王诚皱着眉头,他接着道:“不过,应该不是坏事。看大人的这般龙马精神,气息浑厚,必是修为精进。”
王诚不语,他结合郑成的话,再联想自己的身体变化,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难道是天地之桥?”
王诚心头一喜,他下意识地想到自己可能无意中摸索到了天地之桥。
修为一下暴涨那么多,除了沟通了那所谓的“天地之桥”,没有其他解释。
可是,他左思右想、苦思冥想,根本想不起来什么。
天地之桥长什么样?
怎么沟通天地之桥?
他仍旧是一无所知。
王诚叹了口气,只能在心里自己安慰自己,既然已经出现了第一次,那么第二次也一定会出现。
看着滚滚河水从楼船流过,岸边的景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忍不住问郑成:“老郑,咱们这是到哪儿了?”
“咱们已经出了河西郡了,这里是河东郡地界。”郑成道。
王诚道:“这么说,咱们已经走了有上千里了?”
“还不止!起码一千八百里!”郑成道。
“一夜之间就横渡一千八百里!”
王诚看着河水,脑海里闪过诗仙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忍不住高喝:“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好诗!”
忽然,从王诚身后传来一道激动的叫声,只见吴飞龙与冯三宝走了过来。
吴飞龙一边拍掌,一边说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是太妙了,此言一出,日后恐怕再无人能写出顺水行舟的惬意与畅快。”
他盯着王诚,两眼好似冒出了星星,惊道:“没想到大人竟会作诗!”
“我可不会!”王诚赶紧摆手否认。
开玩笑,他堂堂一介理科狗,怎么能抢人家文科生的饭碗?
他肚子里可没多少墨水,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五年大学攒下来的,加起来应该掌握了七八百首诗词,在这儿冒充文豪貌似也不是不行。
没办法,因为修行念力,很多都快淡忘的东西他又重新记住了,而且像印在他脑子里一样,清除不了了。
可谁让他一向行事低调呢?
他已经名声在外,若是再给他冠以什么“诗神”的称号,那他就别想在安宁了,全天下的目光都会聚焦到他身上。
于是他赶紧岔开话题,对冯三宝说道:“三宝,那篇兵法背熟了没有?”
冯三宝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背诵。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期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一旁的吴飞龙也在竖起耳朵倾听,他也是头一次听王诚传授的兵法。
这一听,注意力就再也移不开了。
《孙子兵法·始计篇》中讲的关于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