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赐匾钦差(2 / 3)



然而士子大多讲究民族气节,除少数追求功名富贵的无耻文人外,绝大多数有骨气读书人隐居不仕甘做遗老遗少,时不时还要吟诗作词讽刺满清,怀念前明。

多尔衮杀不胜杀,苦恼之余决定另辟途径开设八旗科举,鼓励八旗子弟读书识文,参加科举考试入仕当官,与汉家士子一竞高低。

八旗子弟重视骑射大多不通文墨,若与汉家士子同场竞技必输无疑,多尔衮苦思冥想,索性袭用朱元璋南北榜旧例,明确八旗子弟另设考场单独出题,采用作弊手段培养了一大批八旗进士,虽然在汉家士子眼里学识浅薄连秀才都不如,却是旗人眼里的文曲星,远比汉臣更得信用,地位尊贵提拔迅速。

勒保出身皇上亲统的镶黄旗,从小体弱多病抡不得长枪大戟,军功无望只得学着汉人读书识字,限于天资才学平平,在粗鲁无文的八旗子弟中间却是鹤立鸡群,顺治八年参加科举侥幸考中三甲同进士,依仗旗人身份承恩进入翰林院,虽然连八股文章都做不通顺,有了旗人身份连年升迁,不到十年就成为三品内阁学士,整日陪伴掌管机务的内阁大学士,在旁人眼里前途光明不可限量。

内阁学士地位清贵却是俸禄低微,勒保自幼攻读学得汉人酸腐脾性,开口就是引经据典成为旗人大爷的另类,在满富经纶的汉官眼里却又显得学识浅薄,因此无论满汉高官都无人愿意把他当作心腹,卖官捞钱的肥缺从来轮不到,只能靠着京官俸禄和铁杆庄稼苦熬日子,偏又讲究京官体面处处都要装模作样穷大方,在寸土寸金居不甚易的京师自然过得清苦之极。

勒保捞钱无门常被彪悍婆娘钮祜?氏埋怨辱骂,忍气吞声伏低做人,哪料喜从天降居然被康熙御口亲点为赐匾钦差,把从来没有奉旨出京的勒保喜得晕晕沉沉如同灌了两斤关外白干。

虽说奉旨赐匾不太好听,可钦差大臣实实在在代表天子皇威,勒保早就听同僚私下谈论奉旨公差的诸多宰羊妙诀,有样学样沿途摆出钦差威严,居然也是宦囊丰厚收入颇多。

地方官员虽然事不关己,对勒保都是殷勤招待,临别赠送些“土特产”,免得钦差回京陛见故意抖落出贪污把柄,把从没放过外任捞过地方油水的勒保喜得手舞足蹈,无师自通学会捞钱法门,沿途衙门每站必停,土特产收得不亦乐乎。

跟随护卫的骁骑营官兵和大内侍卫自然也都沾光跟着发财,因此人人兴高采烈,均觉奉旨赐匾是大大肥差,倒也无人抱怨路途辛苦。

钦差队伍本是沿着官道缓缓南行,抵达福州勒保忽发兴致提出乘船前往漳州,说是嫌道路崎岖想要饱览漳江秀色,哪料居然发现了如此凑趣的妙人。

“想不到武官之中居然也有这等雅人,真是明珠暗投埋没人才。”

勒保先是感慨一句,打量越发顺眼的低级武官,沉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会在船上充当武官?”

这话说出分明有意提拔,低级武官面现喜色,打了千道:“卑职贱名高德轩,祖辈隶籍船户,因此在水师船上讨了个差使。”

听到高德轩出身低贱船户勒保面色微沉,想要提拔的心思立时淡了几分。

相传陈友谅兵败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怒其抵抗,把手下兵丁全都贬为船户,不准与岸上居民通婚,更不得参与科举考试,高德轩虽然相貌堂堂谈吐不凡,在出身决定一切的大清前途还是渺茫得很。

勒保堂堂镶黄旗素重出身,听到高德轩隶籍低贱船户,马上断了招揽心思。

不过勒保却是忘了,高德轩若是果真出身低贱船户,哪有银钱供养谈书识文,更不可能在论资排辈极讲资历的水师舰队得到提拔重用。

勒保不远万里赶到漳州,临行康熙亲口吩咐前往漳州除了赐匾贺寿外,还要实地考察地方军政,了解姚施因何失和,回京之后明白回奏。

眼下左右无事,高德轩久在闽南必定通晓地方情形,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