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寺(2 / 3)

棠枝不可攀 归子手 1722 字 2023-07-05

不好对付。

为今之计,还是先暗中行事。

迟沂拉了柳无常作伴,爬上榕树等天黑。

余下人随韩霁继续假扮随从,等待程之颂从里头出来,安安分分的把法事办完。

少了四个人,怕被守山的僧人看出来,韩霁特意吩咐走的松散些,断断续续的出门。

寺里的情况探明,程之颂捐了一大笔香火钱,带着人大张旗鼓的离开。

马车在山脚停下,韩霁探开车帘,吩咐道:“警戒四周,一队剩余人员留下,随时接应迟大人。”

一队听命藏入树林中去,马车继续行驶,韩霁拍了拍沉默的程之颂,自打他上了马车,便缩在角落里一语不发。

韩霁担心他是心疼那一大笔香火钱了,便安慰他道:“香火钱我会上报司里,回头补给你,你别担心。”

程之颂无奈看向韩霁,缓缓摇头,“不用报了,我心甘情愿的,”他只是想起那老和尚的话,有些低落罢了。

“我今日去拜见那位老……法师,原本只是想走走过场,可人家连眼睛都没睁开,就知道我不是诚心来做法事的。”

他进去的时候,闻觉法师正在佛像前诵经打坐,程之颂不认得那佛像,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礼。

一语未发,便听到法师长叹一声,“还请施主去侧堂小坐,容老衲稍作整理。”

程之颂去侧堂等着,小和尚给他上了一盏茶,“这是师傅自己种的茶,他请施主吃一盏,等您饮尽此茶,他便来了。”

他想着不过是喝杯茶的功夫,想也不望便凑上前牛饮,一大口含在嘴里,程之颂差一点就吐出去,这茶实在是太苦了,在人舌头上扎针一般,格外涩口。

这时候有求于人,不敢得罪法师,程之颂咬牙往下灌,不让茶在嘴里多待,就能少受份罪。

果然,他刚放下茶杯,闻觉法师便来了,八十六岁高龄,眉须却不过花白而已,步履稳健,瞧着倒比他爹还要年轻。

程之颂苦着一张嘴,在心里鄙夷:老和尚还挺会养生。

闻觉法师将他喝完的茶杯拿起来,笑得慈眉善目:“施主觉得,老衲这茶如何?”

这茶苦的很,反正是不甜,他要是说好喝,人家铁定不会信,程之颂便如实答了。

闻觉法师点点头,让小和尚再端一杯水来,又对他说:“既然施主今日不是诚心来做法事,何不喝的慢些,为门外的好友们,多留些时间。”

程之颂是个实在人,心不诚,自然是因为求的不是自己事。

城心举事,胜于敬事难多矣。

“我……”程之颂不知该如何去解释,“今日是为故去的祖母所求,她老人家过世的早,我未能尽一尽孙儿的孝心……”

那时候他少年意气,三天两头的和父亲对着干,成日里招猫逗狗,时而挨父亲一顿打,祖母去替他求情,他却不以为然,只觉得祖母啰嗦,总碍着他出门,直到连祖母最后一面也没能见成,程之颂悔不当初,立誓要改过自新。

可老和尚说的没错,今日求这场法事,的确不是诚心。他从来不信身后事,觉得这些都不过是虚妄,做给别人看的,倒不如在人活着的时候多多善待。

“阿弥陀佛。”

闻觉法师双手合十不再说话,带着有深意的笑,在一旁默默念经,有节奏地拨动念珠。

程之颂无论如何去问,他都不予回答。

出家人最是慈悲心肠,即便是猜到了什么,应该也不会揭穿吧,程之颂端着水杯,注视着闻觉法师手里的念珠,数着数目,每四十二颗喝一口水。

等他喝完了水,闻觉法师又像长了眼睛似的,放下念珠,邀他出门。

程之颂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听法师说道:“时辰到了,老衲亲自走一趟,陪施主做场戏。”

心里乱成一锅粥,程之颂什么也不敢说,茫然随着法师出门,又茫然跟着做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