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璧归人(2 / 3)

,本王与你同历庐州奇案,亲见你智勇擒凶,此番以血案真相换定盟约,实在算是我们交心群策的结果。”

八贤王轻扬广袖,坦然转身,示意崔光浩同行穿过花苑,“于情理上,本王较你多经数十年风雨,虚抬长辈,不由得视你为年轻友辈,权谋身份尽不涉及,只发自心意如此看待而已。”

他看向崔光浩的眼睛,“本王生性散漫,便不硬遵礼节,换个称呼。”

崔光浩松神柏骨,沉静对视。

“光浩,本王一生所愿,便是国家安定,四野升平,人人食饱衣暖,有家有归。”八贤王说道,“本王亲见你力阻怒兵杀伤,看人该不会错。此番波折周旋,是我深知当今大宋皇帝性情纯善,或许正有异人之心看轻这点,以为软弱,然而平心说来,我实在愿意拼尽所有,以护这份仁爱之情。”

他郑重点头,诚恳言语,“光浩,本王相信永安郡主与你想法亦同。大宋与高丽的安宁之盟,此方有我,彼方有你们,千万挂念生民艰辛,不要妄流鲜血。”

崔光浩深怀感慨,目深如海,珍重颔首以表情怀,“八贤王所说,光浩尽知。已有庐州之事在前,历历心念,胜过此间千万言语。光浩只说‘放心’二字。”

“好。”这两个字简洁痛快,有豪雄之风,八贤王正是喜欢这种淋漓傲骨,朗笑点头,“果然胜过千言万语。”

深交心魂后,八贤王气度慨然,略展臂膀似松筋骨,拍拍崔光浩的臂膀,“宫内既领旨意,自有礼部官员携侍迎候于你,你去接她吧。”

崔光浩心头轻震,深颔相答,送八贤王步上宫道。

不多时后,宫官结队宋臣前引,整顿车驾行过宫墙花道。此时飞花漫漫,云空似水,照日飘影满在深宫。

崔光浩来到宫苑花庭外,此处是御花园外围轩馆,常有贵人外眷下榻,形制高贵,繁花如画。

崔光浩微凝目光,心鸣如沸。他总是耐不住这段情真,本以为天命两隔,如今情峰陡转,他太怕是梦。

“素姬……素姬。”仿佛这段深心之声也能化作风中花,落入那人心头。那颗心承多少痛楚也淡静坚毅,摇花流水包容万千,相知相爱实难舍忘。

宫官列侍迎接,一座锦绣华车沿路轻行,越过清风吹花,玉帘下倩影如旧。

崔光浩深吸一气,深望恋人形影,目光摇情,颤颤然有无数话要说。

他却毅敛精神,待车驾近前,亲率众侍迎待,轻身上前,撩袍飞玉,动作贵凛干脆,俊仪无穷,跪礼深躬。

“微臣迎候郡主。”崔光浩容声静毅,淡隐温存。

素姬幽坐车内,轻掀纱帘,悄悄歪头,盈目含情漾笑。

崔光浩稍抬眉眼,两相一望,正遇风花拂空,天涯芬芳。

崔光浩不禁展笑,慨然珍惜之意全在眉眼,半分不隐那般切切真情。

“皇上亲旨,复有恩怀事宜诉与永安郡主与外臣崔光浩大人。请至宫外轩馆下榻。”宫官敬执礼节说道。

素姬含笑垂眸,轻放帘角,仍复雅坐,淡启娇音,“那便前去吧。”

“微臣遵命。”崔光浩亦磊落颔礼,起身舒展袍袖,引群侍行至宫道,轻身健跨早备骏马。

车驾于晚晴风烟之中杳杳前行,出宫寻至城道。迎榻异国宾客的外馆筑于运河一岸,虽近皇宫,然已初涉汴梁市井红尘之中,临河景秀,远近尘世依稀。

待众礼行毕,崔光浩亲送宋臣一行,妥置事务。素姬郡主先入馆中,华仪停歇,稍释丽饰。

轩馆屋形双盖翠楼,据说入夜灯火垂星,内室华阔,窗含天月,实在华美。

崔光浩理罢事务,遣退侍从,步履稍缓,如试此刻世界是否真实。

他轻行绕过宝柱,躬撩珠帘,进入华室。他不必暗行静潜,只为片刻抚痛温存。此时周身兰亭英风,坦荡走向他一生心爱之人。

天色稍移向晚,霞影淡现,远空在窗,清风弥室